巴音郭楞州若羌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3)

2010-03-19 巴音郭楞州若羌县统计局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5个,其中: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7个,村卫生室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1个,计划生育指导站1个,个体诊所5个。拥有病床112 张,其中:县医院100张、卫生院12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81 名,其中:执业医师43名、执业助理医师8名,护士53名,卫生防疫人员23名,乡村医生3名,其他人员51名。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为5.6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32567人,非户籍常住、寄住、暂住人口23433人。本地户籍出生人口445人,比上年末增加65人,上升1.81个千分点,人口出生率13.78‰;本地户籍死亡人口139人,比上年末增加12人,上升0.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9.48‰,比上年末上升1.51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9.5%;已婚育龄夫妇免费享受计划生育服务率98%;群众享有计划生育优惠政策落实率100%。

表三:2008年末若羌县本地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 年末数(人) 比重(%)

全县本地户籍人口 32567 100

按户口性质分

非农业人口 16189 49.7

农业人口 16378 50.3

按性别分

男性 17174 52.7

女性 15393 47.3

按族别分

汉族

19138 58.7

少数民族 13429 41.3

按区域分

若羌县 23289 71.5

农二师三十六团 9278 28.5

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102.16元,比上年增加1026元,增长16.8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594.06元,比上年增加543.06元,增长6%。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4546人,比上年增加731人,增长19.16%。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3882万元,比上年增加9578.58元,增长31%。在岗职工年人均平均工资30536.74元。其中:国有单位职工2530人,比上年下降2.24%,劳动报酬为7458万元,比上年增长15.16%;城镇集体企业单位职工100人, 比上年下降23.46%,劳动报酬为194万元,比上年下降1.52%;其它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1916人, 比上年增长67.9%,劳动报酬为6230万元,比上年增长58.77%。

2008年全县新增实现就业再就业42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与上年持平。共开发各类就业岗位 787个,其中:社区灵活就业岗位156个、社会公开招考机关公务员19个、事业单位86个、公益性岗位32个、社会各类企业创造就业岗位494个。全年完成各类职业培训5355人,其中:在岗培训2307人,创业培训50人,就业再就业培训732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1790人。

2008年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1295人,比上年增加147人;参加失业保险2111人,比上年减少181人;参加工伤保险965人(其中:农民工43人),比上年增加12人;参加生育保险2821人,比上年增加12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959人,比上年增加459人。征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590万元,比上年增加148万元,发放养老保险金250万元;征缴失业保险基金134万元,比上年增加15万元,发放失业救济金5.9万元;征缴工伤保险基金15万元;征缴生育保险基金66万元。征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678万元,比上年增加45万元,支出医疗保险费290万元。

年末参加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保险10355 人,比上年增加130人,增长1.27%;全年住院统筹基金支出88万元,比上年增加58万元,增长189.43%;家庭门诊账户支出 11万元,比上年增加 10万元,增长20倍;全县共有7826人享受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比上年增加6815人,增长6倍;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78.9 %;受益 7826人,受益率76%。

全县共有3401人,1529户城乡居民得到县委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农村居民593户,1733人、城镇居民936户,1668人。累计发放低保金282.07万元,其中:农村64.9万元、城镇217.17万元。低保覆盖率达100%。

年末共计救助灾民及贫困户1391户,5764人,发放救灾资金78.2万元;节日慰问648人,发放慰问金16.27万元;社会救助83人,支付社会救助资金14980元;救助贫困大学生16人,救助资金5.2万元;发放医疗救助资金39.1万元,救助人数2486人。有敬老院1所,拥有床位66张,集中供养33人。全年共接受社会捐款52.15万元,其中:向四川汶川大地震捐款41.08万元,向送温暖献爱心捐款11.07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安全生产

2008年全县行政辖区面积20.23万平方公里。

全年水资源总量26.9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8.28万立方米;总降水量24.7毫米,比上年减少43.6毫米;全年总用水量1.03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0.2%。

2008年,县境内已批准的中央、自治区和其它各类专项资金地质勘查项目562项,勘查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已发现矿产51(亚)种,资源量多。远景大的矿产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盐类、石棉、铜、铅、锌、镍、钨、锡、铁、金等,这些矿种大多是我国急缺或重要的矿产。现已开发的矿种主要有钾盐、石棉、玉石、金、锰、铁、铜、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04.9万亩,其中:天然林293.3万亩,人工林11.6万亩;森林覆盖率1%。完成造林面积9,039.6亩,其中:经济林6,723.5亩,防护林2,316.1亩;全民义务植树30.5万株。

2008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8600吨,比上年增加455吨,增长5.6%;二氧化硫排放量390吨,比上年增加18吨,增长4.8%;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589770吨,较上年增加13200吨,增长2.3%;工业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能力达到2.28万标立方米/时;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量达533000吨,较上年增加26000吨,增长5.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0.3%。全县城市居民饮用的自来水均符合国家城镇饮用水GB5749-85标准。县城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II级标准;县城区域内噪声达到国家标准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II类区标准。

2008年大气环境污染特征仍为沙尘煤烟混合型污染,总体污染程度与上年相比有所好转。浮尘天气23天,比上年增加1天;扬沙天气20天,比上年增加3天;沙尘暴天气6天,比上年减少11天。

全县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8.6万平方公里。其中:新疆罗布泊国家级野骆驼保护区面积4.1万平方公里;阿尔金山国家级保护区面积4.5万平方公里。有城市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厂1个 。

2008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7起,死亡9人,受伤54人, 经济损失90.82万元,与去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5起,下降18.9%、死亡人数增加4人,上升80%、受伤人数减少4人,下降6.89%,经济损失增加70.95 万元,上升735.28%。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1.08人,上升8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76人/万人,增长80%;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1起,造成9人死亡,54人受伤,经济损失6.86万元。与去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8起,下降19.6%、死亡人数增加4人,上升80%、受伤人数减少4人,下降1.9%、经济损失增加0.58万元,上升7.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7.5人/万车,增加3.4人。刑事案件发案51起,比上年减少29起,下降36.3%;立案51起,比上年减少29起;犯罪人数59人,比上年减少8人,下降11.9 %;民事案件发案392件,比上年增加61起,增长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