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州尉犁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010-03-19 巴音郭楞州尉犁县统计局

2005年是尉犁县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的一年,也是精心谋划“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学习和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中央、自治区、州、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工业兴县、产业富民"统揽经济工作全局,县域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之势,为“十五”目标全面完成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经初步核实,2005年尉犁县生产总值1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6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2.67亿元,增长24.5%;第三产业增加值2.98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61.75:16.49:21.76变为63.37:17.35:19.28,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人均生产总值13333元,人均比上年增加2267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次产业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县域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工业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滞后,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依然不足;乡(镇)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社会保障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等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2005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437.4万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种植业总产值75908.8万元,增长18.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4%;林业总产值265.7万元,增长6.2%,占0.29%;畜牧业总产值7823.4万元,下降0.73%,占8.55%;渔业总产值59.5万元,下降33.7%,占0.06%;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6380万元,增长20.2%,占7%。

2005年我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43.2万亩,比上年增加1.6万亩,增长3.97%。其中,粮食播种面积0.59万亩,总产量2038吨;棉花播种面积42万亩,总产量5.36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350亩,产量2099吨;瓜果面积1498亩,产量2997吨;水果面积4.13万亩,产量11014吨。

2005年,我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大力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把畜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加大畜牧产业化发展力度,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畜产品生产能力的提高。2005年,全县年末牲畜存栏头数为35.53万头(只),同比增长2.75%;牲畜出栏头数23.81万头(只),增长9.77%;肉类产量6596吨,增长6.94%;羊毛产量236吨,增长67.4%;牛奶产量1350吨,增长17.4%;禽蛋产量330吨,增长50.7%;各类皮张20.7万张,增长16.9%。

林业、防护林建设进一步加强。2005年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307公顷,当年新育苗6公顷。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7.79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002台,增长28%;小型拖拉机1575台,增长11.5%。农用排灌动力机械556台,农村用电量2128.92万千瓦时,增长10.2%;化肥施用量(折纯)20185.35吨,增长29.8%。农田水利建设逐步加强。2005年全县新打配套机电井350眼,修建水利配套建筑物600座,完成渠系防渗258公里,完成有效灌溉面积51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5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63189万元,同比增长42.6%;完成工业销售产值60791.7万元,同比增长55%,产品销售率为96.2%;;实现出口交货值7928万元,同比增长17.8%。

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854万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0315.8万元,增长51.8%;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538.2万元,增长116.97%。

经济效益持续改善。2005年,在原材料、能源价格普遍上涨的严峻条件下,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持续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4561.4万元,比上年增长45.6%;实现利税3052.5万元,增长7.8%;实现利润1790.2万元,增长3.9%。

主要工业产品普遍增产。农用薄膜增长10.5倍、烤全羊增长3倍、甘草酸粉增长2.5倍、食用植物油增长1.4倍、罗布麻霜增长1.2倍、浆粕增长51%、甘草霜增长48.2%、供热量增长29.2%、蛭石精矿增长28.6%、纱增长18.8%、发电量增长10.2%、复混肥增长7.2%。

全县建筑业总产值10386万元,比上年增长25.4%;房屋施工面积11326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房屋竣工面积74724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3.9%。全年实现利润总额831万元,比上年增长25.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受大型项目拉动影响,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311万元,增长27.4%。其中城镇及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359万元,增长25.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52万元,增长48.3%。

从三次产业看,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投入显著加强。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315万元,比上年下降69.45%;第二产业投资完成6926万元,增长4.4倍,其中工业投资完成6501万元,增长6.56倍。工业投资的强劲增长,不仅拉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而且增强了今后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9953万元,增长19.86%。

全年投资单位新增固定资产24136万元,竣工房屋面积12262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达74.7%。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食用植物油100吨/日处理,改建公路233.8公里,小学校建筑面积610平方米,新增小学生席位115个,新增病床16张,扩建城市道路5.18公里,新增铁矿处理量10万吨/年。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公路完成货运量79万吨,比上年增长12.8%;完成货物周转量1054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4%;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1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旅客周转量223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3%。民用汽车保有量2964辆。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年末,全年邮政电信业务收入7940万元,比上年增长7.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23407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20.8部/百人,年末小灵通用户达2100户,宽带接入用户1055户。

旅游业发展生机勃勃。全年各景区、景点接待国内外游客2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5%;旅游收入1400万元,比上年增加300万元。

六、商业

消费市场活跃。今年以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增势趋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2005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91.6万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4743.1万元,增长11.8%;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748.5万元,增长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