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海原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9 中卫市海原县统计局

2005年,海原遭受了五十年不遇的特大旱灾,面对严峻的旱情,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区、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经济环境。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狠抓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进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核算,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69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和2004年相比(2004年GDP数据是根据经济普查年份调整后数据)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受旱灾影响,完成增加值2.694亿元,下降7.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176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828亿元,增长10.2%。第一产业占GDP的31.0%,同比降低了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的13.5%,同比降低了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占GDP的55.5%,同比增长了1.9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推进,2005年共收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549.43万元,收缴率为99.9%,发放养老金539.04万元,发放率为100%。民政工作扎实有效,全年共发放农村特困灾民救助及救济资金1087万元,发放衣物65.3万件;累计发放城镇低保资金480万元,基本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扶持政策,新增就业岗位1073人。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截止2005年底,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3560家,其中:集体企业4家,私营企业84家;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8210人,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5.326亿元,增长9.3%,实现营业收入6.013亿元,增长9.0%。

二、农业

2005年,全县各级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避灾抗旱”,大力发展种草养畜、特色经济、劳务经济三大产业,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克服了严重干旱,努力实现农村居民减产不减收。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03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降1.7%。农、林、牧业产值分别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6.1%、6.2%、37.7%。

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2005年,全县面对大旱坚持“以水补旱”、“以秋补夏”,努力提高科技含量,加强管理,加大投入,仍然取得了较好收成。全年实现种植业总产值2916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基本持平。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17.8万亩,播种面积增加5万亩;总产量9575.5万公斤,减产1684.6万公斤,下降15.0%,农民人均有粮247.6公斤。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5.5万亩,总产量819万公斤,产量下降25.9%;小茴香播种4.35万亩,总产量639万公斤,增加195万公斤。水果产量311万公斤,增长3.3%;蔬菜总产量4238万公斤,增长5.9%;瓜类总产量6540万公斤,下降10.1%。

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9597万元,增长20.9%。牛、羊、鸡饲养量分别达到8万头、85万只、45.3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229万吨,增长0.2%。年末大牲畜存栏9.255万头,增长9.7%,其中牛存栏5.311万头,增长20.3%;生猪存栏3.12万头,下降30.9%;羊只存栏37.81万只,增长16.5%;鸡存栏4.35万只,增长29.5%。

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3247万元,下降45.0%。全县完成造林7.23万亩,下降76.5%。封山育林面积17万亩,其中本年新封2万亩;零星(四旁)植树72万株;本年新育苗木面积1365亩,本年苗木产量285.2万株;收获林产品柠条籽种220吨。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29.7万千瓦,增长4.7%;农用拖拉机4911台,增长2.7%;农用运输车15517台,增长2.2%;农村用电量2651万千瓦时,增长10.0%;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4446吨;年末耕地面积223万亩,其中水浇地18.5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2005年,全县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3007万元,增长9.8%;其中企业完成总产值7935万元;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582万元,增长5.9%;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893.8万元,下降14.5%,实现工业增加值250.3万元,下降14.5%。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176万元,下降0.1%(2004年数据根据经济普查年份已调整)。全县三级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4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799万元,下降15.9%;竣工产值2799万元,下降3.1%;施工面积40907平方米,下降12.5%;竣工面积3235平方米,增长17.8%;工程结算收入3090万元;工程结算利润204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2005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363万元,增长15.0%。其中:建筑安装工程完成投资56180万元,下降0.1%;跨地区项目及农村完成投资54720万元,增长10.3%。按照县级统计范围的口径来看,全县国有及其他经济单位在建项目59个,完成投资21643万元,增长20.2%,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9172万元;农村投资完成1380万元;城镇私人建房完成投资1091万元,下降5.3%。

五、交通邮电电力

全县交通状况进一步改善。2005年,全年道路建设总里程398公里。其中:三级油路38公里,村道三级及四级沙砾路360公里。

邮电通信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11万元;报刊杂志累计份数80.27万份;邮政储蓄余额5409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2628户,其中:小灵通用户3330户,铁通用户2000户;年末移动通信达到31200户,互联网宽带业务达到679户。

全年售电量5038万千瓦时。

六、消费品市场与物价

消费品市场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70万元,增长19.6%(2004年数据是根据经济普查年份调整后数据),扣除2005年退耕还林补助粮4196万元,实际增长7.9%。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县级零售额7939万元,增长1.2%;县以下零售额9131万元,增长42.2%。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经济实现7770万元,增长51.7%;集体经济实现476万元,下降8.8%;私营经济实现850万元,增长18.9%;个体经济完成7974万元,增长0.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14584万元,增长24.1%;餐饮业实现2337万元,下降1.7%;其他行业完成149万元,增长10.4%。全年全县集市贸易成交额完成1200万元。

2005年在国家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大环境的影响下,克服了能源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目标。海原县受五十年不遇旱情影响,全县物价涨幅趋缓,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均上涨了1.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2%。全年食品类物价环比指数在100.8至98.3之间运动;衣着类累计比上涨1.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物价累计比指数下降2.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累计比指数下降0.8%;交通和通讯类累计比指数不变;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累计比升0.4%;居住类累计比升5.3%;农资价格指数继续上涨,全年累计比指数上升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