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2010-03-19 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统计

吐鲁番市统计局

2004年3月15日

2003年,我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一手抓葡萄,一手抓旅游”的经济发展方针,加快推进以葡萄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工业经济总量;大力发展旅游业,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全力打造旅游名城。克服了“非典”、干旱、霜冻等不利因素,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较快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吐鲁番市生产总值17.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8亿元,增长7.59%,加快1.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17亿元,增长6.76%,加快8.8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8.59亿元,增长16.43%,减慢5.67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140.34%,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24.5%,房地产业增长4.39%。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吐鲁番市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3%。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8%,烟酒及用品上涨0.2%。衣着类下降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4.9%,医院保健和个人用品下降5.7%,交通和通讯下降1.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6%,居住类价格上涨4.1%。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6%。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8%。

就业人数增加。年末全吐鲁番市就业人员111999人,比上年末增加308人。全年有3145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发展离“四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农业标准化、产业化步伐需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不高,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大旅游意识不强,“全市办旅游、全民是导游”的氛围不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仍然缓慢,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财政形势严峻,收支矛盾仍然突出。

二、农业

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6万亩,比上年减少28000亩;棉花种植面积5.4万亩,增加3.24万亩;葡萄面积19.44万亩,增加7100亩,其中,结果面积11.6万亩,增加8000亩;蔬菜种植面积2.5万亩,比去持平;自然种植面积4.17万亩,比去年持平。全年粮食产量23979吨,比上年减产8521吨,下降35%;棉花产量4361吨,比上年增2374吨,增加54%;葡萄产量256944吨,比上年增产2956吨,增加了1.15%;蔬菜产量62318吨,比上年增产4588吨,增加了7.4%。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8774吨,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牛肉产量减7.3%、羊肉产量增23.6%。牛奶产量增长迅速。全年水产品产量达217吨,比去年持平。

全年农业总产值实现69642万元,其中,葡萄产值达3340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7.9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76307万元,其中完成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61307万元,乡以下工业产值15000万元。工业总产值(不变价)为55487万元,比去年同期的46508万元增长为19.3%。乡以上工业总产值(不变价)为41986万元,乡以下工业产值不变价为13500万元。工业销售产值为74325万元,销售率为97%,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189万元。占总产值比重较大的企业有:一是纺织业占总产值的19.4%,二是化工企业占总产值的11.7%。从企业经济类型上和去年同期分析,国有企业,外商及合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值增长较快,而集体企业产值增长较慢。

经济效益有好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55921万元,比同期47867万元增长了16.8%,销售率为99%;实现利润-1852万元,比去年同期的-3680万元减亏1828万元,亏损面下降了5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生产原煤535036吨,比同增长7.4%,粗铜3100吨,比同期增长20.2%,水泥17.1万吨,比同期增长24.8%,棉纱4406吨,比同期增长7.1%,饮料酒3945吨,比同期下降0.02%,硫化碱20288吨,比同期增长5.9%,玻璃制品10114吨,比同期下降36.3%,自来水1607万吨比同期增长19.9%。

建筑业完成产值5179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432万元,下降21.66%。全年实现营业利润43万元。通过企业改制和强化行业的管理,经济效益有了较明显的提高,改变了长期亏损的局面。

四、固定资产投资

调整投资结构,适度扩大投资规模,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县乡公路水利建设为重点,使我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693万元,同比增长17.76%。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50485万元,同比增长50.7%;更新改造完成投资9554万元,同比下降55.54%;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575万元,同比下降19.38%;农村集体完成投资5928万元。

基本建设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共有施工项目68个,完成投资50963元,同比增长29.6%。县乡公路、水利建设、电信网络扩展工程、旅游基础设施、天山股份、地区财政局综合楼、综合利用燃气工程等项目,对基本建设投资的拉动作用明显。更新改造、房地产投资有所下降。全年更新改造完成投资9554万元,同比下降65.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575万元,下降19.38%。

依托资源优势,全面树立“招商就是创业,引资就是发展”的新观念,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和“一节两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03年共派出6个招商团(组),分赴北京、上海、西安、海南、湖南等地开展招商活动,全年共签订重点项目26项,总额12亿元,是上年同期的两倍。

五、国内贸易及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6623万元,比去年增长10.96%。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4947万元,增长12.4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1676万元,增长6.3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42699万元,增长14.79%;餐饮业累计销售额为13488万元,增长1.64%;其他行业零售额437万元。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356.4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3.75%。其中出口额338.45万美元,增长123.4%;进口额18.4万美元,下降5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