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原州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2007年,我区坚持以公路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以构建和谐交通为目标,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周密筹划,认真实施,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全年完成修建三级以上油路4条43.2公里;争取自筹资金建设新农村示范村油路4条13.7公里;全年共实施完成农村四级砂砾路255.5公里,是近年来农村四级砂砾路建设力度最大的一年;争取对口帮扶项目和自筹资金建设漫水桥12座; 完成了11个新农村示范村村庄规划,完成了对全区229个行政村中的40个村庄的建设规划;投入1653万元,实施了七营镇排水工程、给水工程、道路工程、人行道路硬化绿化工程、北大门的景观工程、南北沟整理工程“六大工程”的建设工作;新建了三营彭堡2个农村四级客运站。 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全社会车辆完成旅客周转量5.4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2.5%,完成货物周转量7.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4.3%。年末市内有出租车2803辆,公交车119辆,开通公交路线34条。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全区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3.9万户,比上年增加1.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4.7万户,比上年增加3.3万户, 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 4.9万户,比上年增加0.8万户。 旅游产业逐步发展。大力实施旅游产业带动战略,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强化旅游宣传和管理,全年共接待区内外游客6万多人次,创旅游经济收入36万元 ,免费接待上级考察团1.2万人次,接待烈军属、老年人0.8万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我区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243万元,同比增长51.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078万元,增长54.8%,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各项税收收入完成2334万元,增长14.6%,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57.2%;财政总收入81565万元,财政总支出64058万元,增长25.8%。 金融形势稳定,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9亿元,比年初增加8.7亿元,增长38.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9亿元,比年初增加0.5亿元,增长2.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1亿元,比年初增加3.3亿元,增长20.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 8.1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1亿元。全年累计货币净回笼5.2亿元。 保险业务进一步拓展。保险事业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全年各类保险实现保费收入5743万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3103万元,增长 27.9%;人身保险费收入2640万元,增长16.9%。保险赔款支出2027万元,增长 94.9%。其中,财产险支出1900万元,增长95.8%;人身险支出127万元,增长81.4%。赔付率为67.9%. 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2007年,全区科技工作依照“135”发展思路,整合资源优势,在设施农业、技术引进。项目争取。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及科普宣传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振兴原州区经济发展和建设和谐原州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全年共申报科技项目12项,其中国家级立项1个、自治区级立项5个,其它科技项目6个。开展试验示范14项,投资100万元建设以科技综合服务为主的自治区级设施农业三营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面积300平方米,建设科技示范温棚20栋。共组织大型科技宣传活动16场次,,播放农业科技录象片180场次,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346期,培训农民7.8万人次,近13.5万人受到了实用技术培训或咨询。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区教育事业以和谐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强化管理促质量为重点,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了全区办学水平和实力。2007年,全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8.6%,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03%和0.7%以内,15、17周岁人口义务教育完成率分别达到99.5%和88.7%,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9%。全区高考录取人数为3412人,录取率达到58.2%,比去年提高6.7个百分点。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2007年,全区文化事业继续贯彻“双百”方针,坚持“二为”方向,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感召力、凝聚力、推动力,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争取自治区发改委立项,并申请中央专项资金292万元,使须弥山石窟综合整治项目得以实现;计划总投资3856万元,占地84.5亩的以固原博江投资有限公司为主体的“民办公助”的“西北农耕博物馆”在我区开工建设;争取国家文化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为三营镇宣传文化中心配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一套;为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送戏下乡4次,演出4场,先后举办了“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八一”建军节、庆祝教师节等文艺演出8场次,成功地举办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原州区十三届“萧关杯”象棋比赛,组织举办了“家道幸福杯”街头棋王争霸赛。年末全区共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转播电台2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5%,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2万户。全年共组织各类放映单位放映电影3160场,科教短片2531场,观众达246万人(次),确保了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任务的全面落实;完成全区卫星地面接收的转星工作,先后培训业务骨干609人调整卫星电视天线21540面;为全区168个自然村,6142户农民无偿安装了电视接收台天线。 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2007年,我区不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卫生医疗事业进一步加强,卫生服务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年末全区有卫生机构23个,其中综合医院5个,妇幼保健院1个,门诊部、诊所和卫生室共计315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5个。全区医院有编制床位851张,实有病床数790张,使用率92.8 %。全区卫生技术人员实际在岗人数(包括社会民办医院)825人。目前,儿童“五苗”接种率、建卡率均保持在98%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井然有序,全年已组织参合农民37万人,参合率达94.9%,止11月底报销药费794.7万元,使农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配合区内各中小学作好“两课”、“两操”、“三活动”,组织举办了原州区庆元旦“体彩杯”职工登山比赛;举办了宁夏“体彩杯”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千村”农民篮球赛原州区的比赛;组织举办了“五一”全区中学生环城赛和七一“体彩杯”职工乒乓球比赛;组织参加了自治区田径比赛,取得男子比赛项目第一名1个,第二名2个,女子项目第二名2个,14人(次)获得录取名次,2名运动员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团体总分名列全区第九的好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