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青铜峡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八、金融、保险 金融业平稳发展,金融秩序良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健康发展。200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0692万元,比去年增长13.8%,其中:城乡居民存款余额242741万元,比去年增长8.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66200万元,比去年下降4.6%。年末金融机构累计收入现金110.6亿元,累计支出现金114.3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3.7亿元。 保险业务快速发展,居民参加保险意识增强,保险险种增加,保险业业务继续拓宽,保险收入大幅提高。全年保费收入5278万元,增长22.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01万元,增长38%;寿险保费收入2877万元,增长12%。全年支付各类赔款给付1383万元,其中:财险赔款1039万元,寿险伤残给付6万元,医疗保险给付266万元。全年共有26823人次参加了人寿保险。 九、招商引资与旅游 2004年我市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政策,积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签订各类招商引资项目26个,协议引进资金7.58亿元,实际到位2.64亿元,资金到位率37.5%。 2004年,我市开发建设了十里长峡、金沙湾等旅游景点,修建了河滨旅游专道及金沙湾旅游广场,成功举办了宁夏吴忠青铜峡高峡长河旅游节和首届宁夏青铜峡葡萄酒文化节,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全年接待中外游客21.8万人次,增长71%,直接经济收入达231.7万元,增长42.8%。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2004年我市继续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筑总面积31.5平方公里,总投资5.45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358万元。城市公用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公交运营线路网长85.6公里,公交运营车辆50辆。年末拥有出租车263辆。全年供水总量307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201.5万平方米,比去年增加22万平方米。 城市园林绿化面积进一步扩大,绿化覆盖面积397.7公顷。城市人均绿地面积7.58平方米。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监测系统运行正常。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8%,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为8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55%,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为0.30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碳年日均值为0.026毫克/立方米,全年空气质量状况达到三级的时间占总天数的75%。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6个,环境治理投资资金323万元。 十一、科学、教育 科学事业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进一步推广。全年共组织各类科研项目17个,引进及推广科技项目26个。 2004年我市继续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18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中1学所,普通中学21所,普通小学87所。全市教职工4087人,其中:专任教师3351人。在校学生总数49739人,其中:中学生14842人,小学生2585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十二、文化、卫生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共有专业艺术团体1个,文化馆1个,各类影剧院20个,放映队24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3.7万册,广播电台1个,电视台1座。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1200户。 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条件不断改善。2004年末,全市共有卫生医疗机构19个,床位841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000人,其中:执业医师430人,执业助理医师131人,注册护士443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农村卫生院12个,农村医疗点91个,乡村医生168个。 十三、人口 截止2004年底,全市常住人口为26408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2393人;男性136196人;回族人口44380人。年末,全市出生人口4265人,死亡人口353人。据青铜峡市2004年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5.48‰,死亡率为4.9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56‰。 十四、人民生活 经济的发展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5805元,增长12.4%,其中:市属职工年均工资12309元,增长11.6%。在岗职工31609人,下降4.7%,其中:市属在岗职工15660人,下降5.4%。农民人均纯收入3795元,比去年增加535元,增长14.6%。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乡居民居住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居住面积继续扩大,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3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单位215个,应参保职工15320人,中断2691人,实际参保12629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139个,参保职工2171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社会福利院、敬老院7个,共有床位224张,收养社会福利对象224人。年末,全市共发放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360万元。 注:1、本公报中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和行业总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