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9 绵阳市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保持高速增长。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2.1亿元,增长125.8%。按全省统计口径对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7.1个百分点,比成都高111个百分点,比德阳低96个百分点,总量在21个市州排名第2,速度排名第4。

从投资结构看,农户投资所占比重较高。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97.4亿元,增长157.6%,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46.2亿元,增长64.6%,房地产开发投资68亿元,增长17.4%,其他投资(包括农户50万元以下)290.5亿元,增长212.4%。其中,农户投资290.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36.2%,同比增长221.9%。

分产业看,第一、三产业投资增长快。由于灾后农房建设、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和商业网点的恢复重建等因素影响,投向第一、三产业的资金大幅增加。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6.9亿元,增长153.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1.9亿元,增长60.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83.3亿元,增长154.1%。

从资金来源看,国家投资大幅增长。国家预算内资金130.5亿元,增长652%;国内贷款73亿元,增长109.4%;利用外资4.1亿元,下降3.7%;自筹资金517.9亿元,增长108.5%;其他资金125.5亿元,增长127%.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9年,全市重点投资建设项目(即: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施工项目)个数为247个(其中:当年新开工133个),完成投资236.6亿元,比上年增长84.6%。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1.1亿元,增长25.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比成都高5.4个百分点,比德阳高3.1个百分点,总量在21个市州排名第2,速度排名第2。

住宿餐饮业发展较快。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62.9亿元,增长26.8%,比上年同期提升15.2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3.2亿元,增长28.3%,比上年同期提升18.8个百分点。

旅游业恢复发展。2009年,全市共接待游客879.4万人次,同比增长18.5%,其中接待国内游客878万人次,增长18.6%;接待入境旅游游客1.4万人次,下降8.7%。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47.8亿元,增长19%,其中:旅游外汇收入686.5万美元,增长26%。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2009年,全市引进内资项目945个,到位资金313亿元,增长24.2%,其中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50个,到位资金250.9亿元,占总引资额的80.2%。

2009年,全市引进外资2.6亿美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2亿美元。

2009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其中:进口总额5.7亿美元,下降6.6%;出口(含代理出口)总额10亿美元,增长0.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明显恢复。2009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433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7886公里。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38.3亿人公里,增长12%;公路货运周转量31.1亿吨公里,增长64.9%;水运客运周转量256万人公里,增长120.7%;水运货运周转量11万吨公里,下降54.2%;铁路客运量396.1万人,增长17.9%;铁路货运量106.4万吨,下降19.1%;民用航空客运量28.1万人次,增长31.5%;民用航空货邮运量5392吨,增长3.7%。

通讯业平稳发展。全市有邮政局(所)422所,实现邮政业务总量2.4亿元。通讯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21.3亿元,增长20.7%,较上年提升12.9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固定电话机用户84万户,下降23%,其中住宅电话56万户,下降9.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36.8万户,增长27.5%;国际互联网用户27.3万户,增长23.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加,支出倾向灾后重建。200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88.4亿元,同比增长26.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3.7亿元,增长32.9%。全市财政支出316.7亿元,下降9.3%,其中地震灾后重建支出136.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43.2%。

金融贷款余额大幅上涨。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29.6亿元,比年初增加370.4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55.4亿元,比年初增加179.9亿元,增长65.3%。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02.2亿元,比年初增加239亿元,增长51.6%,较上年提升30.3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15亿元,比年初增加52.5亿元,增长20%;中长期贷款余额356.5亿元,比年初增加175亿元,增长96.4%。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市共有保险公司27家,其中:产险公司14家,寿险公司13家。全年各类保险保费收入35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人身险25.9亿元,增长11.3%;财产险9.1亿元,增长44.2%。各类保险赔款及期满给付支出7.3亿元,下降17.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09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37所,在校学生89.5万人,专任教师4.5万人。

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江油师范学校成功升专,绵阳高校达到12所。2009年招生(含成教全日制生)3.4万人,比上年增长9.7%;在校本(专)科生10.3万人,比上年增长15.8%;毕业生2万人;专任教师5212人,比上年增长16.9%。

基础教育水平和质量得到巩固和提高,高考再夺全省双第一。年末全市有小学480所,在校小学生29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普通中学271所,在校学生31.5万人。

职教体系日趋完善。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4所,2009年招生3.2万人(不包含技工学校),在校学生8.9万人,专任教师2131人。

科学技术成果丰富。全市共组织申报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创新基金项目100项,立项88项,落实资金9862.5万元。组织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67项,立项119项,落实资金2160万元。组建了我国第一个涵盖高低能射线数字成像仪器中心,成为国家第一批“十城万盏LED应用示范工程”城市。目前全市已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66家,建设创新型企业49家。全年共申请专利1307件,专利授权665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全市有公共图书馆8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21.9万册。文化馆10家,文化站250个,剧场、影剧院5个,博物馆、展览馆5个。乡广播电视站264个,广播覆盖率达95.3%,电视覆盖率达96.8%,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8.5%,城区数字电视转换率73%。全市公开发行报纸5种,报纸印数3728万份,公开刊物16种,印数52.2万份,地方性图书480种,印数45万份。

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有卫生机构116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17个,卫生技术人员1.6万人,执业医师6527人,注册护师、护士5503人,医院床位数1.9万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