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3-04 淄博市统计局

林业生态建设加强。年末,全市造林面积266.98万亩,比上年新增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4.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林木蓄积量504.6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3万立方米;现有自然保护区10个。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平均值0.091毫克/立方米,减少0.001毫克/立方米;大气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0.052毫克/立方米,减少0.001毫克/立方米;大气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0.033毫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319天,空气质量按功能区达标率为100%。噪声达标区面积218.2平方公里,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6分贝,降低0.7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7.5分贝,升高0.6分贝。

气象地震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全年平均气温为13.8℃,比上年降低0.1℃。平均降水量700.9毫米,增加16.2毫米。有效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累计影响面积11000平方公里,增加7800平方公里。地震台网的观测效能较高,强震台8个,测震台7个。全市拥有自动气象站8个。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653起,比上年下降16.7%;死亡人数397人,下降8.74%;经济损失为2057万元,下降3.21%。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人,下降22.5%;亿元GDP经济损失0.8万元,下降9.8%。

十三、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低速平稳。年末,全市户籍人口总户数达142.02万户,总人口为421.41万人;出生人口3.39万人,出生率为8.1‰;死亡人口3.04万人,死亡率为7.26‰;自然增长率为0.84‰;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14;18岁以下74.42万人,18-35岁97.97万人,35-60岁181.57万人,60岁以上67.45万人。全市常住人口451.32万人。

城镇居民生活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953元,比上年增长12.2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284元,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685元,增长10.8%。其中,食品支出3781元,增长2.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2.54平方米,增长8%。

淄博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农村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013元,比上年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其中,工资性收入4497元,增长12.8%;经营性收入2874元,增长4.0%;财产性收入415元,增长3.0%;转移性收入227元,增长8.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171元,增长8.7%。其中,食品支出1735元,增长2.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6%。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63平方米,增长2.5%。

淄博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1.9万人、111.8万人、60.5万人、68.6万人和50.3万人,依次比上年末增加12.5万人、14.9万人、14.2万人、8.2万人和2.5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居民76万人,增加1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232.97万人,增加1.91万人。失业保险金标准由每人每月365元提高至405元。实现了城镇居民与城镇职工医保定点单位互通,居民医保定点由126个增至469个。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提高。城镇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46元提高至261元,保障人数3.56万人,增加0.1万人。农民最低生活年保障标准由900元提高至1000元,保障人数7.53万人,增加0.88万人。社会救助事业稳步发展。拥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80个,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数达267张,收养247人。社区服务中心32个,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7102个。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全年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可比价)计算。

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

4.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

5.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6.根据省有关规定,全年能耗数据待省统计局审核评估后另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