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2)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新批引进项目18个,引进国内盟外资金7140万元,比上年增长32.7%;直接利用外资108.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9%。 草原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年内新建旅游景点1个,接待游客11513人次,比上年增长43.7%;实现旅游收入135万元,比上年增长37.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04年,管理区财政总收入1459万元,同比增长30.5%。其中,上划中央税收及所得税174万元,比上年增长107.14%;地方财政收入1211万元,比上年增长22.08%。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有力地支持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全年财政总支出5253万元,同比增长106.4%,其中,科技三项费支出17万元,增长30.8%;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738万元,比上年增长17倍;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77万元,增长37.1%;城市维护费支出233万元,增长237.7%。 金融信贷稳步增加。年末,管理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789万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885万元,比上年增长43.7%,城乡居民存款余额7904万元,比上年增长5.5%。银行各项贷款余额6439万元,同比增长5.9%,其中:住房贷款1925万元,同比增长18.2%,农业贷款1983万元,同比下降3.7%。 九、文化、教育、卫生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4年,管理区紧抓“建设文化大盟”之契机,全面加强文化建设,文化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全年,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2次,组织大型文艺演出2台。截止2004年末,开区共拥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1个,基层文化站3个。有线电视台7座,有线电视用户1980户,卫星地面接收站3座,无线广播发射站1所,无线电视覆盖率达88%。年内,完成了管理区电视台与哈、贺两场有线电视站的连接,使管理区自办台的收视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管理区现有全日制普通中小学7所,其中:中学2所,小学5所。年末,在校学生1989人,其中,中学在校生677人,小学在校生131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年内,新增教学用房4161平方米(第一小学教学楼)。添置各类教学及学生用书1.2千册,图书藏量小学达13.8千册,中学达10.4千册。各类教学实验室配备齐全,各类实验平均开出率小学达92%,中学达80%。教师队伍继续加强。7所中小学现有专任教师167人,其中:中学72人;小学95人。在专任教师中,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9.8%。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目前,管理区共拥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所,拥有病床74张。卫生技术人员83人,其中:医生51人。个体诊所4个,从业人员8人。 十、环境保护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草原生态建设和防沙治工作取得新进展。2004年,管理区实行春季休牧和全年禁牧的草场面积637.85万亩,其中,春季休牧614.48万亩,全年禁牧 23.37万亩,休牧、禁牧覆盖率达100%。年内,投资800万元,实施生态建设项目4个,完成沙源治理面积13.31万亩,其中,人工种草2万亩;围栏封育9.51万亩;基本草牧场建设1万亩;小流域治理0.8万亩。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4年末,管理区总人口18321人,比上年增长8.4%,其中,汉族人口14059人;蒙古族人口4013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249人。全年出生人口198人,出生率10.82‰,死亡人口57人,死亡率3.12‰,自然增长141人,自然增长率7.7‰。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2004年,管理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785元,同比增长501元,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累计消费4537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食品类人均消费1803元,比上年增长11.6%,仍为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最大项,占消费总支出的40%(恩格尔系数)。城镇人均住房面积25.31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2004年,管理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458人,比上年增长22%,其中在职职工645名,社会参保人员593名。共为634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586.6万元,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034人,全年共发放医疗保险金56万元。失业保险参加人数1125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目前,管理区共拥有社会福利机构1家,总床位数24张,共收养3人。全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94人,其中,城镇575人,农村19人。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3.5万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民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生活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