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古交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能源投资:全社会能源工业投资19.56亿元,比上年增31.36%。其中:煤炭工业投资10.01亿元,下降16.3%,煤炭工业投资2.44亿元,电力工业投资3.91亿元,增长149.45%。 用电:全年全社会用电量 16389万千瓦时,下降 20%。其中:农业用电146万千瓦时,下降8%,工业用电11718万千瓦时,下降29%;建筑业用电787万千瓦时,增长38%;第三产业用电3739万千瓦时,增长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298万千瓦时,增长21%,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电151.56千瓦时。万元GDP电耗1440.5千瓦时,下降6.7%。万元规模工业增加能耗下降1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45%。 六、贸 易 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两位数稳健增长,但增速在放慢。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亿元,增长15.6%。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零售额20.5亿元,增长15.9%;餐饮业零售额1.96亿元,增长11.9%。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全市公路总里程为865.936公里,比上年末增长2.4%,公路密度57.87公里/平方公里。全年完成货运量741万吨,公路客运量220万人次,公路货运周转量258万吨公里。年末汽车保有量2351辆,私人汽车1394辆。 邮电:全年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107万元,其中:国内平常业务合计36325件,国内包裹合计8213件,机要邮件合计12件,报纸累计份数3475096份,集邮业务量104276枚,代理中国联通移动电话放号户数5582户,国内汇票合计72910笔,邮政储蓄平均余额17.42亿元,一体化物流业务重量38948千克,邮政其他业务量4.8万元。 八、财政、金融 财政:财政收入大幅下跌,民生及重点工程投入加大。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2.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9%;国税收入为6.7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4.2%。仅地税和财政收入表现增长,但增速疲软,为3.5%和3.0%。 全市一般预算收入5.3亿元,下降22%。其中:税收收入3.68亿元,下降29.8%,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五大税种税收2.2亿元。 全年执行一般预算支出7.7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2%。农业、教育、科技等各项重点支出以及事关民生的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5609万元,教育支出1.75亿元,科学技术支出1124万元,比上年增长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9亿元,比上年增长37.9%。医疗卫生支出4826万元,比上年增长14.1%。环境保护支出6961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951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902万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3亿元。 金融:截止200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4.7亿元,增长8.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9.66亿元,增长33.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4.4亿元,增长11.2%。在人民币贷款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5.97亿元,短期贷款余额13.69亿元。在人民币存款中,企业存款17.8亿元,财政存款0.66亿元,机关团体存款4.2亿元,储蓄存款84.4亿元,其他存款7.64亿元。 九、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施了大川西路拓宽改造、滨河南路马兰滩段市政道路建设、汾河景区迎宾桥至滩上桥段工程、中心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西曲街道路排水等17项工程。特别是投资1.9亿元的城市集中供热工程,提高了供暖质量,改善了市区大气环境,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91.2%,城市气化率稳定保持在98%,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6.2%。 城市绿化:实施了滨河南路、信园路、太佳线出口等路段绿化工程,对水泉寨公园进行了维修改造,汾河迎宾桥至滩上桥段河道治理、游园建设,城市绿化覆盖面积4.23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6%提高到27.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6.4平方米提高到7.1平方米。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2009年我市共投入科技研究开发经费977万元,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8项,其中农业科技计划项目15项,投入科技经费845万元,占科技研究开发经费的93%,其他项目2项,投入科技经费132万元。开展科技培训170期,培训17800人次:其中农作物无公害种植、测土配方施肥33期,培训2600人;小杂粮种植23期,培训2100人次;养殖培训35期,培训3400人;经济林春季管理培训25期,培训2300人次;蔬菜技术培训29期,培训2800人次;农机培训32期,培训2800人次;中药材培训20期,培训1800人次。 教育:2009年末普通中学20所,小学63所,幼儿园64所。 全市幼儿园入园率保持在93%以上,城区达到97.5%;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1.5%;初中生入学率达85.6%,巩固率保持在93.8%。 十一、文化、体育、卫生 文化:2009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艺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38000多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4项,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年放映1752场,覆盖率100%。工人文化宫加固改造开工建设,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节目2套(转播1套,古交市广播节目1套),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座。电视节目共4套(转播中央电视台节目3套,古交市电视台节目1套),一百瓦以上的电视发射和转播台1座,全市广播覆盖率为90%以上,电视人口覆盖率90%以上。 体育:全市新建全民健身路径和农民健身工程90余条。体育场开工建设,组织了第六届“银昌杯”乒乓球比赛,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的企业文化体育水平。 卫生: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58个,达标219个,达标率84.9%,其中市直医疗卫生机构6个,即中心卫生院、妇幼院、中医院、疾控中心、监督所、合医办。市直三个医院床位数356张;驻地医疗机构7个,床位数755张;乡卫生院10个,床位数119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4个,床位数80张;村卫生所153个,民营医疗机构、学校医疗室和企事业单位卫生所68所。全市床位数总计1330张,其中,县级医疗机构床位1171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5.4张。全市卫生系统拥有固定资产13996万元。乡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104269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面积89167平方米。全市卫生系统职工总数2268个(包括驻地医院和村卫生所),其中乡级以上卫生技术人员1657人,每千人拥有7.6人,注册护士数569人,每千人拥有2.6人;防疫等公卫人员数90人,其中,市直医疗机构68人,乡镇卫生院22人。 十二、环境保护、资源、安全生产 环境质量:环境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额2.6亿元。市区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为336天;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58.7%;全年二氧化硫削减1042.34吨、化学需氧量削减83.45吨、烟粉尘削减325.11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10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为32.2%;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10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93%,回用率达到40.55%。我市在15家重点污染企业安装了污染源的在线监测装置,并实现了与省厅监控中心的直接联网。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