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石泉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金融形势稳定,存、贷款稳步增加。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87689.9万元,增长47.9%。其中:企业存款17101.6万元,增长35.9%;储蓄存款130864.6万元,增长33.6%。各项贷款余额118056.3万元,增长7.9%。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2008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石泉支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石泉支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康中心支公司石泉营销服务部、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康中心支公司石泉服务部等保险机构,全年完成保费收入2294万元,赔偿支出456万元,承保额达111251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 科技计划管理及项目争取工作卓有成效。2008年,成功申报重大科技创新陕南突破发展专项计划“石泉县富硒桑枝食用菌开发”项目,争取项目资金50万元;组织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7个,其中列入省计划2个,市计划3个,获得资金支持;编制下达县级科技计划,安排科技计划项目课题33个,达历年最高,通过检查,所有项目已全部完成;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组织申报蚕桑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科技成果1项,获得市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评审县级医疗科技成果项目2个。即“微创粉碎清除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应用研究”和“A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研究应用”;加强专利工作管理。举办专利知识产权培训班1期,培训乡镇科技管理干部、主管局及重点厂矿企业技术干部44名,现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显著。选派的100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一年来,引进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128个,建小蚕共育室100个,推广方格簇150万片,修建简易蚕室530个,繁育桑苗2800亩,发展畜牧养殖大户393户,建成标准化果园500亩,推广有机茶叶新技术1400亩。兴办各类示范点120余个,示范面积26400余亩,召开各种培训会263场次,新增农业综合效益1000余万元。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效果好。在池河镇五爱村新建标准化菇棚4个,栽培桑枝食用菌2万袋,实现纯利润4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桑枝食用菌50余万袋。全县2008年发展桑枝食用菌600万袋;在池河镇双营村选用品种桑和多倍体优质桑苗,建设200亩高标准密植桑园,亩栽培密度达1000-1200株左右。亩桑产叶量较现有水平提高50%以上;在城关镇上坝村修建正大模式标准化圈舍600余平方米,养殖商品猪500余头,头增效益150元以上;在城关镇红岩村种植优质莲藕新品种“鄂莲4号、5号”、“新一号”,示范面积200亩,现已收获见效,亩产值达5000元;在城关镇农光村引进优质杜仲秦仲1- 4号集中连片种植200亩。 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共争取义务教育和普高教育各类专项资金9200万元投入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全县中小学整体办学条件大为改观。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中心一期工程总投资1364万元,总面积1200㎡的15所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中心已有12所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在建3所;二期工程总投入1572万元11395㎡的11所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中心已全部启动。中小学灾后重建工作稳步推进。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共争取到灾后重建项目资金4500万元,2008年8月底前全面启动了19所全县首批灾后重建项目学校工程建设,已完成投资1350万元。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和城关二小迁建项目工程实施良好。城关二小迁建工程现已完成投资580万元,迁建二期工程综合楼主体已于2008年4月底完工。内部装饰工程正在实施;池河中学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工程现已完成投资92万元,学生公寓楼建设,已顺利争取到位专项资金80万元。制定了全县中小学取暖工程、寄宿制项目和农村初中改造工程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对口衔接申报工作进展顺利。“两基”工作继续巩固提高。全县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均为100%,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为1.67%,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小学毕业会考合格率为100%,初中“三试合一”平均成绩位居全市前列。普高教育入学率和高考成绩再创新高。2008年,高考成绩等诸方面实现新突破。普高招生完成1399人,普高入学率为56.69%;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首次突破300大关,达305人,二本已上升学率较2007年同比增长28%,高考万人比稳居全市第四,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11月初,我县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高中教育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县教体局、石泉中学和职教中心分别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高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普通高中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学校”荣誉称号。6月迎丰镇被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教育强乡镇。困难学生救助工作再创新佳绩。2008年,县圆梦教育基金会通过各种渠道募集助学资金35万元,对全县108名基础教育阶段孤残儿、困难家庭留守儿童、特困生实施了救助,共发放助学资金5.83万元;对2008年考入二本以上院校101名贫困家庭大学生实施了救助,共发放助学资金28.8万元;为全县153名大专以上在校家庭困难学生争取助学贷款367.2万元,为全县201名签订国家生源地信用贷款合同的在校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104.43万元。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持续深入推进。2008年,我县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联系点,教育体育局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县政府制定了《石泉县2008年至2010年度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规划》和《关于进一步深化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的通知》文件,全县“党政统筹、部门联动、教育为主、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儿童为本”的“六位一体”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全县拥有普通中学、小学校109所,在校学生25432人。其中:普通中学13所,在校学生11194人;小学78所,在校学生14238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1所,在校学生1463人,毕业学生533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766人,小学专任教师923人。小学生入学率为100%,巩固率99.11%。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98.33%,初中毕业生高(职)中升学率为82%。 广播电视、文化旅游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一年来,始终坚持将城镇建设与景区建设相结合,生态资源开发与旅游文化挖掘相结合,旅游基础建设与旅游产品开发相结合,精心打造汉江精品旅游线路,燕翔洞景区建设深入推进,后柳、熨斗古镇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中坝峡谷景区开发全面启动,莲花湖水上旅游开发势头良好。全年引进中国汉江游艇会、汉江水上旅游、中坝峡谷和月亮湾沙滩等一批精品旅游项目,成功进入全市“陕南风情两日游”精品旅游线路。旅游营销推介不断扩大,“五个一”营销载体不断充实。全年旅游总收入达5300余万元,旅游人数达20余万人次。全年利用节假日多次组织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年末拥有图书馆一个,图书报刊等总藏量近2.3万余册,其中图书18000余册;电视差转机4部。年末全县拥有有线电视用户11000余户,其中县城9400余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