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石泉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4-10 安康市石泉县统计局

九、卫生、体育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2008年,全县卫生工作以全面提高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新农合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农村卫生、卫生监督等工作为重点,狠抓工作落实,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农村卫生经济政策全面落实,公共卫生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奶粉事件”发生后,县政府拨付县医院62万元、中医院56万元购置B超,用于筛查救治工作。县、乡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全面完成,一是投资1000万元、建设7200平面米的县医院支援大楼和投资760万元、建设9895平面米的中医院迁建工程主体投入使用。二是投资677万元灾后10所乡镇卫生院恢复重建项目已完成项目前期规划设计工作并已陆续开工建设。三是经多方争取的85万元妇幼保健院国债及重建项目已做好迁建选址工作。四是卫生室恢复重建项目已全面展开。5.12灾后红十字会村卫生室恢复重建项目已完成46个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合作医疗工作有序推进,农民参合率达92.9%;制定了《石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实施办法》,确定15所乡镇卫生院和33个村卫生室为我县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定点医疗机构。2008年1-10月份,参合农民住院病人6235人次,共计报销593.4万元,报销比例为41%,人均报销952元;全县门诊报销共计8040人次,补助金额15.55万元。城镇低收入居民合作医疗运行良好,截止10月底,住院报销500人次,报销补助50.65万元,人均报销1013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面完成,“5.12”地震发生后,卫生系统立即开展查灾救灾和防止次生灾害工作,转移安置医院住院病人,阻止了10余人的疾病防控小组,对全县居民临时安置点进行10余次防疫消毒,面积达11万平方米,确保居民临时安置点无传染病发生和流行。“奶粉事件”发生后,我们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救治组,确定筛选查救治单位,对全县相关患儿实行分层划区域筛查,共筛查3549人,确诊64例,无危重及死亡病例发生。切实加强地方病,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工作。完成411人缺碘性甲状腺肿患者治疗工作。结核病防止经费有效使用,对已确诊的129例肺结核病人全部给予免费治疗,治愈率92%。妇幼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培训产儿科医生、妇幼专干68人,选派产科医生到上级进修4人,培训乡医4次808人次,救助贫困孕产358人,兑现救助资金79500元。加强两个系统管理,健全和完善保健业务资料,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分别达到92.57%和87%。落实劝导住院分娩责任,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全年住院分娩1299人,住院分娩率达96.43%。加大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力度。全年供出去卫生监督人力2200多人次,开展大型执法活动8次,开展专项整治10次,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0起,销毁过期变质食品2000多公斤,罚款1万元,确保了全县广大城乡居民的饮食安全和医疗安全。

全县拥有卫生机构19个,床位575张,卫生技术人员387人。其中:中医师18人、西医师120人,护师85人,中药师16人,西药师24人,检验师19人,其他技师8人。

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工作均实现了新的跨越。全年经多方筹措,先后争取专项资金60余万元,顺利实施了1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面完成了全县21个农村及城镇社区配送体育器材工作。全年共开展各类大型全民建身活动12场次,区域性中小型全民健身活动近20余次。全年先后夺得全市“迎奥运、庆五四”篮球赛第四名、青少年乒乓球比赛女子乙组团体第二名和全市老年人运动会团体第二名等多项优异成绩。同时,石泉籍运动员夏江波在北京第29届残奥运动会女子50米仰泳-S3级别竞赛项目中勇夺铜牌1枚,年度竞技体育工作再谱新篇章。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8年,全县出生人口1279人,死亡607人。年末总人口182496人,其中:男97878人,女84618人,性比例为115.67;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9711人,农业人口152785人(公安年报数)。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县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32元,比上年同期净增2102元,增长26.2%;人均消费支出7251元,增长20.1%。农民人均纯收入2722元,比上年同期净增543元,增长 24.9%;生活费支出2705元,增长 42.4%。城乡居民经济条件不断改善,竣工住宅面积不断增加,商品房销售面积73516平方米,同比增长23.4%。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已达5600余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0663人;参加失业保险4188人,其中:已享受人数439人。社会救济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社会福利院有床位50余张;城镇低保人数2813人,保障金552.6万元;农村低保人数18600人,保障金924.8万元;全县集体分散供养五包户2193人,供养金额314.6万元;享受伤残抚恤金77人, 抚恤金额64.3万元;定期抚恤70人,抚恤金额38万元。

注:1、全县生产总值按地域计算;

2、全县生产总值及各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速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