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凤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4-09 宝鸡市凤县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

市场繁荣,商品充裕,消费稳中趋旺。批发零售贸易、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持续升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展顺利,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321台(件)。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166万元,比上年增长52.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63723万元,增长 52.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6243万元,增长56.2%。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609万元,增长58.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4557万元,增长50.8%。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3.37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县境内公路里程达到106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0.334公里/平方公里。全县营运汽车达到762辆,比上年增长32.8%。其中,载货汽车602辆,增长21.3%;载客汽车158辆,增长107.9%;出租车60辆,增长1.7%。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091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95万元,比上年增长2.3%;电信业务总量4296万元,增长13.5%。年末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68万户,其中固定电话2.3万户,移动电话达到8.38万户。电话普及率104部/百人。国际互联网用户4300户。

强力推进“旅游兴县”战略,旅游业呈“井喷”发展之势。在全省首家开通了县区旅游专列,高标准举办了第二届旅游节、羌历年庆典等系列节庆活动,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12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分别是上年的2.5倍和2.7倍,提前三年实现了百万游客景区建设目标,被列为全省旅游示范县试点建设县。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部门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信贷服务。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2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比年初增加1.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1%。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各类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288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28万元,增长14.5%;寿险保费收入1660万元,增长27.5%。各类赔款及给付支出951万元,比上年增长88.3%,其中财产险赔款384万元,寿险给付567万元。

八、教育、文化和卫生

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县共有普通中学4所,在校学生5872人,其中高中生1717人;小学14所,在校生5983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439人。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数1358人。全县小学毛入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00.2%。投资9150万元,完成了11所学校校建项目,提前一年完成了校点布局调整任务。继续实施教育惠民工程,5564名寄宿学生享受到了“蛋奶工程”和交通费补助,1.2万名师生冬季享受到了集中供热的温暖。教学教研扎实推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二本上线人数达151人,本科上线率43.1%。

年末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站)13个,图书馆1个,县级展览馆1座。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继续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成功举办了2009年全国361°乒超联赛半决赛和决赛、萨朗舞比赛和凤凰湖文艺演出等大型文体活动。

年末全县有线广播台1个,卫星地面站92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3%,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4.8%。建成了凤县广播电视发射台,数字电视开始全面推广。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数21个,其中,医院及卫生院17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2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全县医院床位数达到355张,卫生技术人员466人,其中:执业医师93人,执业助理医师40人,护师护士103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2.6‰,婴儿死亡率11.2%,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到100%。开展了城镇居民健康建档和65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实施了农村育龄妇女免费健康检查和常规病普治工作。手足口病得到了有效防治,甲型流感防控形势平稳,人人享有医疗保健和卫生服务机制初步形成。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数量稳定。年末全县总户数为32687户,总人口102569人,比上年末增长0.7%。全县人口出生率7.14‰,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3‰。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成果得到巩固提升。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488元,比上年增长26.8%;人均消费性支出12757元,比上年增长10%,全县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695元,比上年增加995元,增长26.9%。农民人均总支出3608元,增长4.3%。其中:家庭经营费用支出527元,下降14.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05元,增长8.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5.7%,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2.38平方米,增长1.7%。城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在岗职工人数11707人,比上年增长10%;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5543元,比上年增长23.3%。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年末城镇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550人,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014人,失业保险人数8354人,生育保险2835人,工伤保险7890人。年末农村已参加养老保险人数41319人,比上年增长2.2%。全县19255户71998名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8%。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039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010人。

十、环境保护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75.8%;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化学需氧量排放787吨,减排1.15%;二氧化硫排放量3128吨,减排49.56%;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和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均达到100%。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栽植各类绿化苗木268.6万株,建成省市级生态示范村8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个;东河桥等4个村入围全市最美乡村评选,南星等3个乡镇通过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验收,生态环境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

注:1、人口数和户数为公安部门年报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为计生部门年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