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4.9 注:发电量不含漫湾、大朝山电站电量分成 (四)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所上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7.40%,比上年同期上升35.64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产品销售率87.9%,下降0.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9.32亿元,增长19.7%,其中利润3.74亿元,增长48.2%。亏损企业亏损面42.2%,比上年同期下降5.1个百分点,亏损额2.22亿元,下降3.6%;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36008元/人,增加14840元;产成品库存7.10亿元,增长25.0%,流动资金周转1.34次,同比上升0.13次,应收帐款4.40亿元,同比增长8.7%。 (五)建筑业保持稳定发展。全市建筑企业219个,比上年增加32个。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7.6亿元,增长17.8%。竣工产值35.5亿元,比上年增加10.80亿元,增长43.7%。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3.96亿元,增长22.2%。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72亿元,下降34.7%,其中实现利润2.09亿元,下降40.2%。全员劳动生产率16.5万元/人,增长7.9%。 四、固定资产投资 (一)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2.29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城镇投资143.86亿元,增长31.0%。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4.29亿元,增长38.5%;第二产业投资70.03亿元,增长12.2%,其中水电投资达51.69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投资97.98亿元,增长47.4%。全年施工项目1187个,比上年增加22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912个,增加167个。资金落实情况相对较好,本年资金来源153.02亿元,比上年增长29.1%。 (二)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亿元以上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85.57亿元,比上年增长43.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9.7%。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1.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0%,其中,磨思高速公路完成投资8.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4%;思澜公路二期工程完成投资3.55亿元,增长97.4%;澜沧至惠民二级公路完成投资2.08亿元,下降13.2%;本年新开工西盟至澜沧、思茅至江城、墨江至江城、宁洱至景谷、小黑江至澜沧五条公路,分别完成投资1.31亿元、2.23亿元、0.31亿元、3.01亿元、0.84亿元。电站建设完成投资48.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5%,糯扎渡水电站完成投资29.92,增长29.6%;石门坎电站完成投资2.87亿元,增长158.6%;龙马、土卡河、泗南江等三座中型水电站进入扫尾工程。水库建设完成投资0.79亿元,镇沅五一水库、长林河水库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以”中国茶城“建设为重点的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容貌有了很大改观,城市功能有所提升。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环保和社会公共设施有较大改善。 (三)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28亿元,比上年增长44.3%;90平方米以下住房完成投资2.20亿元,经济适用住房完成投资0.94亿元。房屋施工面积250.14万平方米,增长24.9%,其中:住宅 196.43万平方米,增长15.4 %,本年新开工面积116.45万平方米,增长55.2%;房屋竣工面积101.80万平方米,增长129.7%;商品住宅竣工7782套,房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73.17万平方米,增长39.1%,其中:现房销售面积16.12万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57.0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6.01亿元,增长35.7%;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189元/平方米,比上年上涨139元/平方米,增长6.8%。 五、国内贸易 (一)消费品零售市场稳步增长。在扩大内需政策、物价持续走低和节日消费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4.92亿元,下降15.2%;零售业实现43.98亿元,增长23.6%;餐饮业实现9.72亿元,增长17.7%;住宿业实现1.56亿元,增长9.5%;其他行业零售额0.98亿元,增长7.5%。假日消费和婚庆消费拉动住宿和餐饮业快速增长,汽车、摩托、住房、家用电器、太阳能、通讯、旅游等成为城乡居民消费热点。 (二)城乡市场全面繁荣。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5.65亿元,增长18.0%,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5.51亿元,增长16.7%。 (三)非公有经济仍占主体地位。非公有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市场份额达90.3%,是市场繁荣活跃的支柱力量。其中:私有经济实现零售额54.68亿元,增长17.7%。 (四)生活消费保持较强增势。限额以上企业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保持大幅增长。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26.7%;医药类增长30.5%;五金、电料类增长43.7%;家用电器增长16.0%;汽车消费提速,实现零售额2.18亿元,增长33.9%,增幅上升34.6个百分点。 (五)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和”万村千乡“工程,农家店和农资店乡村覆盖率达68.0%。 六、对外经济 (一)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1449万美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48.3%;其中:出口399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2.4%;进口7454万美元,增长46.2%。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完成3029万美元,增长83.0%,其中:出口2924万美元,增长87.0;进口105万美元,增长14.0%。边境贸易进出口8410万美元,增长39.1%;其中:出口1061万美元,增长1.5%;进口7349万美元,增长47.0%。 (二)经济技术合作成效显著。全年实施各类经济合作项目111项,其中:上年结转76项,新增35项;合同(协议)总投资583.33亿元,比上年增长8.6%;实际到位市外资金69.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到位省外资金55.5亿元,增长8.3%。实施项目中:水电项目16项,合同(协议)总投资486.86亿元,到位市外资金56.26亿元;矿产业22项,合同(协议)总投资16.59亿元,到位市外资金5.15亿元;茶产业19项,合同(协议)总投资42.16亿元,到位市外资金1.87亿元;其他项目54项,合同(协议)总投资37.72亿元,到位市外资金5.97亿元。全年新注册登记外商投资企业1户,合同利用外资7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313.18万美元(含以前年度批准今年到位资金),减少1342.82万美元。成功举办了中老越三国边境交易会及经贸洽谈会,在老挝琅勃拉邦省设立”技术转移服务中心“。新增境外罂粟替代种植面积20.7万亩。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一)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年末拥有民用汽车85239辆,比上年增加13481辆,其中:载客汽车40120辆,增加9720辆;载货汽车29947辆,增加3831辆。年末公路通车里程为19071公里,增加24公里,其中:国道753公里,减少3公里;省道1673公里,增加457公里;县道4367公里,减少429公里;乡道9763公里、专用道271公里、村道2244公里与上年持平。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7.87亿吨公里,增长17.4%;完成旅客周转量22.00亿人公里,增长12.4%。机场旅客吞吐量21.10万人,增长5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