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个旧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4-09 红河州个旧市统计局

按管理渠道分:城镇投资36.83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农村投资3.26亿元,增长32.3%;房地产开发投资6.01亿元,增长7.3%。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0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5.95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投资19.11亿元,增长63.4%。

按行业分,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2.7亿元,同比增长50.0%;工业投资(不含电力)完成25.03亿元,增长8.6%。

按投资领域分,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分别完成投资26.0亿元和2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和71.9%。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6%。按销售区域分,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89亿元,增长19.6%;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9亿元,增长25.1%。按经济成份分,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9.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7%;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15.86亿元,增长20.0%;其中私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5.11亿元,增长15.5%。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1.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1%;零售业零售额18.03亿元,增长28.4%;住宿业零售额0.39亿元,增长5.7%;餐饮业零售额3.72亿元,增长1.4%;其他行业零售额1.98亿元,下降6.6%。

市场物价涨幅回落。2009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1.0%,涨幅比去年回落5.0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0.2%。(见表4)

表4      个旧市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以上年同期价格为100)

类      别

2009年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1.0

其中:食品

105.1

烟酒及用品

99.9

衣着

95.5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9.1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3.3

交通和通讯

98.3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7.5

居住

99.7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00.2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负增长。2009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0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0.0%。其中出口完成1.46亿美元,下降62.0%;进口完成1.55亿美元,增长27.0%。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2009年,全市实现新签约项目8个,协议资金7.7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3.28亿元,比上年增长8.9%。

七、交通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69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31.6%。旅客周转量3.4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0.9%。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海外游客1108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8.12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2%和13.8%。接待国内游客86.0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1%和16.3%。全市旅游业总收入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地方财政收支稳步增长。2009年全市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73亿元,比上年增长2.4%。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5.2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

金融运行平稳有序。200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35.29亿元,比年初增长11.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4.97亿元,增长12.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7.48亿元,增长9.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79.18亿元,比年初增长42.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5.68亿元,增长28.6%;中长期贷款余额31.73亿元,增长64.4%。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87.24亿元,现金支出310.2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3%和0.1%。

保险业较快发展。全市各种保费收入3.8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全年保险赔付额1.58亿元,比上年增长64.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全市有普通中学23所,招生7094人,比上年增长0.8%,在校学生20579人,增长0.5%。普通小学192所(含教学点),招生5638人,比上年增长3.8%,在校学生3.2万人,增长0.9%。幼儿园38所,在园幼儿1.16万人,增长0.6%。2009年高考上线1779人,上线率70.2%,理科高考获全州第一。

科技发展取得新成果,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2009年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州级科计计划项目31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14项,州级7项。目前全市共有6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十、文化、卫生、体育和环境保护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9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物管理所1个,文物保护单位16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达30.8万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成效明显,完成了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全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23%和96.55%。”锡都图书馆“和”锡都文化馆“建设工程举行了落成典礼,先后成功举办了”颂歌献给祖国母亲60华诞——王红星师生演唱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爱我中华’大型歌咏晚会“ 等文化活动。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城乡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逐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得到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深入推进,健康教育网络逐步形成,民众健康教育普及率和健康知识知晓率有较大提高。全市有卫生机构274个,床位3225张,卫生技术人员3043人,执业(助理)医师1088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23个群众体育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全民健身运动持续升温,便民体育设施不断完善,截止2009年底,我市共建成12条健身路径。先后成功举办了”个旧市第四届农业丰收杯篮球赛“、”2009世界锡都·个旧第二届国际滑翔赛暨国际滑翔伞特技邀请赛“等多项大型活动。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天数365天,达到二级的天数321天,建成区环境噪声达标区5个,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51.5%。森林覆盖率39.2%。农村水改受益率为90.1%。

十一、人口、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居民生活

控制人口取得积极成效。200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391073人,出生率为11.7‰,死亡率为8.0‰,自然增长率为3.7‰。全市常住总人口为45.67万人,城镇化率为70.2%。

劳动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年末全市就业人员21.63万人,其中乡村就业人员11.3万人;城镇就业人员10.33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482人,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36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