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古城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强化收入征管,狠抓财政收入,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超额完成了区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的财政预算收支任务,2008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546万元,占GDP的比重达到8.7%,比上年增收2437万元,增长8.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4,788万元,比上年增支8,062万元,增长17.3%。 年末全区各项税收收入43849万元,比上年增加378万元,增长0.9%。其中:国家税务局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8334万元,比上年增收1358万元,增长8%。地税收入25515万元,比上年减收980万元,下降3.7%。 2008年,全区金融机构运行表现为人民币存款贷款有所增加,中长期贷款略有增加,现金投放回笼运行正常。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994828万元,比年初增加141253万元,增长16.6%,其中储蓄存款501486万元,比年初增加94817万元,增长23.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912637万元,比年初增加69921万元,增长8.3%。其中:短期贷款358546万元,比年初增加44974万元,增长14.3%,中长期贷款554091万元,比年初增加25508万元,增长4.8%。全区金融机构现金收入合计157848万元,现金支出合计160267万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2419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结合产业发展,突出产品特色,组织项目申报,开展科技创新。年内投入科技三项费419万元,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5项,专利申请124项,专利授权18项,科技培训1.38万人次,深入实施百名科技带头人下派工程,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8期。 2008年,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8学年末,全区各级各类学校120所,在校学生27646人,专任教师 1930 人。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 “普九”人口覆盖率100%。全区小学106所,招生6978人,在校小学生2273人,比上年下降6.3%;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45%,比上年下降0.08个百分点。普通初中6所,招生4280人,在校学生12498人,比上年增加1.7%,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8.98%。普通高中1所,在校学生4892人,比上年下降3.5%。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全区中等职业教育(职高、普通中专、中等职业)学校1所,招生425人,在校学生1210人。教育进修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幼儿园21所,在园儿童5682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狠抓民族文化精品建设,旅游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全区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艺术活动130场次;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 1个,藏书5.7万册;文物管理所1个,博物馆1个,乡镇文化站9个;电影公司1个,电影放映1327场,观众15万人次。电视覆盖率为94.2%,广播覆盖率为89%。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医疗卫生投入继续增加,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得到加强,有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健康运行,城乡医疗卫生状况继续得到改善。投资200万元完成4个乡卫生院改扩建、6个村卫生室建设。年末,全区有卫生机构数6个,床位207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院5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74人,其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43人,疾病预防控制与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65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 6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8%。 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全民健身不断深入,荣获“云南省小康体育特色区”称号。2008年末古城区境内拥有综合体育场馆1个,运动场6个、篮球场221个、足球场37个、活动室29个、地掷球门球场地43个,场地面积达37.6万平方米。 十、职工与工资 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2008年古城区辖区内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24185元,比上年增加3165元,增长15.1%。其中:国有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30282元,比上年增加4299元,增长16.6%;城镇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12309元,比上年增加1167元,增长10.5%;其它经济类型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16585元,比上年增加2316元,增长16.2%。机关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37551元,比上年增加10502元,增长38.8%。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末,古城区有户籍总人口153275人,比上年末增加252人,增长0.2%。其中:农业人口83919人,减少108人,下降0.1%;非农业人口69356人,增加360人,增长0.5%。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119267人,占总人口77.8%。按户籍人口计算,出生率为9.56‰;死亡率为10.4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5‰。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99元,比上年增加 2160元,增长1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3885元,比上年增加664元,增长20.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51.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8.7%。 社会福利保障事业全面加强。各种保险人数均比上年增加,年末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4126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11588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538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6091人(不包括离休人员209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11999人,参保退休人员4092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6000人。全年征收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费3788.3万元;年末基金累计结余5887.1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有所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力度加大。到2008年底,全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425人,农村定期救济人数4300人。各类社会福利院单位1个,社会福利院年末床位数192张。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9个。2008年民政事业费实际支出2080万元,其中:抚恤事业费支出180.1万元,社会救济福利事业费55.9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920.4万元,救灾支出206万元。 十二、旅游业 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精品旅游城市,深入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旅游业提质增效步伐加快。2008年全区接待海内外游客46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9%,其中接待海外游客4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国内游客42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达1251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