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施甸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保险业发展较快。全年保费收入3250.8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已决赔款金额868.7万元,比上年增18.2%。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组织实施《农机茶叶产业开发示范》、《农村科技辅导员培训》、《乌邑村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边境少数民族科普宣传培训》、《党政一把手科技工程、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等科技项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年印发技术资料22万份,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100期、18.5万人次,举办农函大5个专业、13个班、520人,进一步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和科技意识。大力推广各项科技措施,推广杂交包谷良种15.52万亩,推广包谷育苗移栽2.03万亩;推广杂交稻8万亩,水稻良种率达99%;举办各种样榜5.07万亩。 教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有各级各类学校224所,其中:普通中学21所,小学校163所,职业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幼儿园38所。学校共办1679个班,其中:普通中学330个班,小学1055个班,职业中学38个班,幼儿园(含学前班)256个班。有教职工3241人,其中:普通中学1238人,小学1716人,职业中学89人,教师进修学校31人,幼儿园(含学前班)167人。教师素质普遍提高,有专任教师3112人,其中:本科学历及以上1084人,比上年增189人;专科学历1622人,比上年增9人;中专中师及高中毕业以下学历406人,比上年减37人。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57223人,其中:普通中学19203人,小学28679人,职业中学2553人,幼儿园(含学前班)6788人。各级各类学校招生16481人,其中:普通中学6894人,小学4297人,职业中学925人,幼儿园(含学前班)4365人。毕业生15456人,其中:普通中学5606人,小学5537人,职业中学591人,幼儿园(含学前班)3722人。小学入学率93.28%,小学毕业升学率99.37%,初中入学率99.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6.4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46.53%,高考上线率91.35%,中考600分(含体育分)以上人数458人,居全市第4位。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投入经费1383.4万元,享受免杂费、教科书费的学生达到44185人,小学辍学率0.49%,初中辍学率2.96%。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九、文化、卫生、体育和环境保护 文化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年末全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4.77万册,图书流通数0.79万册次、1.22万人次;文物保护机构1个,文物藏品1172件,参观7560人次;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3个,办展览2次,办讲座报告1次,组织文艺活动3次;艺术表演团体1个,送戏下乡47场;农村“2131”工程电影放映队6个,放映电影1644场次,观众9万人次;积极组织文化下乡活动,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年末有13个广播站,6部广播调频发射机,137个村实现村村通广播,广播通村率达100%,有电视转播站1个,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222座。地方自办节目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成功举办 “施甸县金布朗民俗节”活动,自编自演了以施甸杀年猪民俗为亮点的迎宾演出,邀请八方宾客在施甸县城、由旺镇、姚关镇品清真菜、素食品和年猪饭。第二次举办了非标准自行车大赛,比赛分男子计时赛、女子计时赛和技巧赛,共376人参加了比赛,并对男子、女子计时赛前20名,技巧赛前6名进行了表彰。同时还在文化广场展示了13个乡镇的特色产品、知名食品、特色工艺品等近百余种产品,大力地宣传了施甸的人文风情。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有卫生医疗机构30个,其中:县级医院4个,乡镇卫生院15个,门诊10个,专科防治所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443张,每万人拥有床位数13张。卫生技术人员531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人。有137个村级卫生所,443名村级卫生技术人员。全县广泛开展“禁毒防艾”工作,加强卫生防疫,使人民健康状况不断得到改善。农村改水累计受益率58.4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37.49%。137个村都建立了医疗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参合农民达286324人,参合率为94.15%,新农合共补偿821108人次,比上年增加80280人次,增长10.84%,医药总费用5876.9万元,比上年增加2124.07万元,增长56.6%,补偿基金2609.47万元,年度基金使用率91.14%,比上年上升4.48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县举办运动会3次,参加人数1750人。参加地级比赛1次,比赛获个人第一名6人次,比赛获个人第二名5人次,比赛获个人第三名10人次。 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环保污染治理投资总额1360万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7.77%,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0.09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8.56%,废水排放总量395.48万吨,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完成1项污染减排重点项目。城市化率1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05平方米。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进展,向农户推广销售节能灯72679只,万元GDP能耗下降3%以上。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新成效。户籍总人口334527人,比上年增加1131人。其中:农业人口304988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91%;非农业人口29539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9%。其中:男性170356人,比上年增加739人,女性164171人,比上年增加392人,男性比例为51%,女性比例为49%。总户数83722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4人。年内出生人口3659人,出生率10.96‰,年内死亡人口2143人,死亡率6.42‰,人口自然增长率4.54‰,比上年上升1.26个千分点。户籍人口密度167人/平方公里。少数民族24种,少数民族人口26661人,占总人口的8%。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年快报资料显示:年末在岗职工人数9893人,比上年增长4.6%。其中:国有单位8000人;集体单位151人;其他类型单位1742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24138.2万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国有20277.3万元;集体293.7万元;其他3567.2万元。据国家统计局施甸调查队对130户农村住户和50户城镇住户现金收支调查表明: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452.52元,比上年减5.99%;农民人均现金支出3486.94元,比上年减24.96%;农民人均纯收入2686元,比上年增加298元,增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666元,比上年增加963万元,增9.0%。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53%。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2.2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7.0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宅居住面积16.9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6平方米。全年全社会住宅投资完成15696万元,比上年增770万元,增5.2%,竣工住宅面积141038平方米,比上年增4410平方米,增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