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财政、金融 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2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64亿元,增长41.1%。实现税收收入4.27亿元,其中增值税和营业税分别增长6.0%和52.6%。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6.3亿元,比上年增长41.0%,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56.8 %,教育支出增长43.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3.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 96.5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31.2%。 ![]()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6.21亿元,比上年增长54.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17亿元,增长27.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3.44亿元,增长42.6%。其中短期贷款12.52亿元,增长7.3%;中长期贷款40.55亿元,增长59.0%。 ![]() 全区全年保费收入 1.97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72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25亿元,增长 31.6 %。全年各保险公司共赔付各类保险金 0.65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 0.45亿元,人身险赔付0.2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各级各类学校208所,其中小学159所,普通中学25所,特教学校1所,幼儿园20所(公办1所,部门办2所,民办17所),中职2所(公办、民办各1所),电大1所;有在校学生103095人,其中小学48815人,初中31792人,高中11449人,特教学生156人,中职学生10883人;2009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初中入学率为95.5%,辍学率为0.9%;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5.1%,比上年提高8.3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率为99.7%,初中毕业率为98.8%;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6%,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5.7%,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9%,人均受教育8.71年;中职教育全年实现招生2825人,增长34.2%。 全年向科技部、市科委编制申报科技计划项目12项,有7个项目被科技部、市科委立项,资金支持310万元。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21项,储备科技项目12项,依托市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人才和技术优势,在我区建立科研、生产、教学基地,推广农业科技成果15项以上,积极协助企业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6个。全区获专利授权9件,比上年增长80%,其中获发明专利授权2件,增长100%。2009年我区被国家科技部表彰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完成金溪、杉岭等9个镇乡的综合文化站建设;完成31个农家书屋的图书配送工作,已建成农家书屋113个;村村通工程完成1429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启动了数字电视整体转播工作;农村电影放映惠民工程,全年放映3343场,实现了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目标;组织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34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溪号子”参加了由文化部文艺司举办的“长江流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展演”,民间文学《吴幺姑传说》、传统音乐《马喇号子》、《帅氏莽号》、传统戏剧《濯水后河戏》和传统技艺《濯水绿豆粉制作技艺》等5个项目已列入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第五届龙狮舞大赛、第二届“黔江?铜仁民族文化周”活动。 2009年,全区卫生机构数71个,比上年增加5个;卫生技术人员1989人,比上年增加355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452张,比上年增加232张;医疗机构门诊207.3万人次,住院5.3万人次;“四苗”全程调查接种率99%,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5.2%,流脑疫苗接种率93.8%、乙脑疫苗接种率95.7%;全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从90.5%上升到91.1%;婴儿死亡率10.49‰,孕产妇死亡率47.67/10万;自愿无偿献血率继续保持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 38.6 万人,参合率92.3%,比上年提高9.8个百分点。 2009年全区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共举办各类赛事74次,参赛人数达39978人,观众人数达65(万人次),建立一个全国试点乡镇农民体育健身中心,建设2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条健身路径,3条登山步道;举行重庆市十万市民迎新登高活动、重庆市第九届体育舞蹈锦标赛决赛、举办国际级赛事中美男子篮球对抗赛;城区小学校举行雏鹰起飞比赛、举办黔江区第八届“中国人寿保险杯”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我区体育健儿参加重庆市2009年度锦标赛成绩突出,全年共组织112人次参加了网球、跆拳道、柔道、田径、举重、摔跤、拳击等7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得了51枚金牌、22枚银牌和29枚铜牌的好成绩。全区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到85%,《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95.1%。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52.68万人,比上年增加0.51 万人。全区常住人口43.8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 34.27%,比上年提高1.72个百分点。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4‰。 ![]()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70元,比上年增加 1538元,增长13.8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519元,增长12.3 %。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城市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2.1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750元,比上年增加418元,增长 12.5 %,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279元,增长15.4 %;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 2055元,增长10.3%;人均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416元,增长 14.9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3343元,增长12.5%,其中用于食品、衣着消费分别增长5.8%、11%;用于居住、交通通讯消费分别增长19.2%、 24.8%;用于文化教育娱乐、医疗保健消费分别增长 21.6%、34.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0%。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员1758人,参保职工达15540人;农民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员721人,参保人员达1841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申报参保112769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员997人,参保职工达19677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员647人,参保职工达25772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人员1550人,参保职工达15120人;生育保险新增参保人员902人,参保职工达8700人;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人员达18541人,城镇超龄人员参保人员达1152人。全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待遇20106人,人均每月补助128元,全年累计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678万元;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待遇25624人,人均每年补助672元,全年累计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43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