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渡口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4-08 重庆市大渡口区统计局

2002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面貌继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据初步统计,2002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32.9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12.6亿元,增长13.7%。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1年的2.9:71.6:25.5调整为2002年的2.8:70.3:26.9。200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2817元(折合2757美元),比上年增加1566元。

一、工业和建筑业

2002年全地区现价工业总产值1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7.5%。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达75户,现价工业总产值7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

三大行业主导我区工业。40个工业门类我区有16个,其中钢压延加工业、摩托车制造业、矿物纤维及制品业等三大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7.9%(分别为58.3%、17.0%、2.6%),成为我区工业的支柱行业。2002年轻工业比重略有提升,完成现价总产值1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3%,轻重工业的比重由2001年的21.2:78.8调整为21.7:78.3。

大中型企业贡献率89.3%。2002年,我区大中型企业20户,其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89.3%,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7.1%,实现利润3.3亿元。

工业产品产量呈增长态势。200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生铁168.6万吨,增长5.7%,钢187.3万吨,增长8.0 %,钢材141万吨,增长15.6%,焦炭96.5万吨,下降9.7%,摩托车20.1万辆,增长0.7%,皮鞋43.9万双,下降1.1%,水泥29.0万吨,增长10.4%,啤酒3.5万吨,下降0.5%,耐火材料制品3.3万吨,下降11.9%,玻璃纤维纱2.8万吨,增长124.4%。

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改善。200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亿元,同比增长1.6%。工业利润总额3.6亿元,增长9.6%,亏损企业11个,同比增加1个,亏损面为15.7%,减少2.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达939万元,同比减少823万元,下降46.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26.2%,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6.7%,提高1.6个百分点。我区被市确定为质量兴市试点区。

区属工业不断发展。2002年,区属规模以上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2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4%,工业增加值为5.8亿元,增长4.0%,实现利润0.8亿元,增长13.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5.6%,同比下降9.8个百分点。区属重点企业及增长点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2亿元,现价总产值15.2亿元,利润0.5亿元,占区属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73.2%,71.1%,72.8%。

建筑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区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0亿元,同比增长61.8%。

二、农村经济

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向好。今年以来,我区稳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全年完成耕地退耕还林8000亩,还草5000亩。年末耕地总资源2554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4984公顷,减少197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15公顷,减少154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969公顷,减少43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8565吨,下降9.1%;蔬菜103600吨,下降1.5%;生猪出栏89370头,增长3.0%;肉类产量7469吨,增长3.6%。全年完成不变价农业总产值1.0亿元,农业增加值1.3亿元。

乡镇企业保持快速发展。2002年末,全区共有乡镇企业934个。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64.8亿元,利润3.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6%、18.5%。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长。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3亿元,同比增长467.6%;更新改造投资7.1亿元,同比增长43.4%,成为我区投资增长的主动力,占总额的35.6%;跨区项目完成4.5亿元,同比下降15.7%。

房地产业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200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1亿元,同比增长27.7%。全年实现房屋交易面积50万平方米,交易总额5.49亿元。

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长足发展,道路交通状况、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基础设施方面:陈庹快速干道通车,刘伏路、双山路完成改造;市级重点项目兰成渝输油管道末站建成并通油,丰收坝水厂建设进展顺利。2002年,铺设道路面积122万平方米,其中人行道9.6万平方米,安装路灯2642盏。全年危旧房改造5.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1.9%,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42平方米。

环保方面:通过加大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区域环境总体上保持稳定并趋于好转。2002年,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合计1224.3万元,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253万吨,同比下降10.2%,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8411吨,同比下降37.0%,工业烟尘排放量1262吨,下降23.6%,工业粉尘排放量4295吨,下降19.6%。

五、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有新发展。全年共新建水泥路面3.75公里,改建硬化公路2.65公里,好路率已达69.3%,2002年,辖区公路总里程171.5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2.5平方米,全区拥有客货车 7309辆,其中客车222辆,完成年客运量938万人,旅客周转量28011万人公里,同比增长0.4%,货车7087辆,货运量5083万吨,货物周转量17000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97.0%。

全区现有邮政局(所)15个,邮政业务总量1230万元,同比增长12.1%。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1.4亿元,同比增长20.3%。

六、商贸流通业

消费品市场平稳回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市场发展健康有序。2002年,全区各类市场交易额达46.7亿元,拥有较大规模的专业市场8家,其中建材市场1家,钢材市场6家,冷冻食品市场1家,专业市场成交额达41.7亿元。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6%,其中食品98.5%。

七、对外开放

全年共完成进出口总值9660万美元,增长39.1%,其中出口2617万美元,增长89.3%,进口7093万美元,增长25.3%。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51万美元,下降42.2%。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税收入保持较高增长。2002年,全年实现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1996万元,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97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6%、25.6%,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17110万元,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97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5%、21.7%。全年实现税收收入56630万元,同比增长16.1%,其中区级税收收入9885万元,同比增长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