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4-08 重庆市涪陵区统计局

重庆市涪陵区统计局

二○一○年三月九日

2009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314”总体部署,继续坚持涪陵“3151”工作格局,紧紧围绕“项目攻坚年”工作主线,突出“五个涪陵”建设重点,在逆境中迎难而上,加压奋进,全区经济建设圆满完成目标任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全区经济止滑促增效果显著,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乡镇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步回升,劳动就业好于预期。

全区经济总量实现较快增长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04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65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197.29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增加值131.10亿元,增长14.4%。GDP总量在全市40个区县中居第五位,增速分别比全国、全市高9.4和3.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三位。分季度看,各季GDP累计增速分别为16.1%、16.5%、17.5%、18.1%,呈逐季递增态势。

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从2008年的8.0:55.2:36.8优化调整为7.5:55.6:36.9。

人均GDP跃上5000美元新台阶  按常住人口计算,2009年全区人均GDP达到34517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7.1%。按2009年末人民币汇率1美元兑6.8282元人民币计算,折合为5055美元,比2008年增加574美元。

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在全民创业和扶持政策的激励下,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9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55%。

乡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009年乡镇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0.62亿元(按所管原则核算),比上年增长17.1%,占全区生产总值的45.2%。分三大经济区域看:一城增长17.5%,一线增长17.1%,两片增长15.9%。

居民消费价格逐步回升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呈回升态势,全年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8.5%,从八大类指数构成看,除烟酒及用品价格和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外,其余各类均有所下降,其中食品价格指数8.9% ;烟酒及用品价格指数100.2%;衣着价格指数94.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价格指数96.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指数101.5%;交通及通信价格指数98.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指数99.3%;居住价格指数97.9%。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年底较快回升,全年为95%。

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  年末社会从业人员为67.5万人,比上年增加2.6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5.6万人,乡村41.9万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23.8万人,比上年减少0.1万人;第二产业17.9万人,比上年增加0.4万人;第三产业25.8万人,比上年增加2.3万人。全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达29.11万人(含在本乡镇内),其中到区外务工15.82万人,占54.3%。劳务总收入27.62亿元,增长9.2%。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10400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873人。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3650人次,有7054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6%,比上年降低0.04个百分点。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业虽然受到病虫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但在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扶持下,农林牧渔业平稳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农林牧渔业平稳增长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18亿元,比上年现价增长6.8%,增加值26.64亿元,可比增长6.2 %,农林牧渔业对全区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3%,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3.68万亩,比上年增长0.38%,实现粮食产量42.92万吨,比上年减产1.39%。油料播种面积4.53万亩,下降3.9%,产量5425吨,下降2.4%。蔬菜播种面积91.1万亩(含青菜头),产量141.91万吨,其中青菜头播种面积61.5万亩,比上年增长14%,产量113.37万吨,增长17.1%。苎麻种植面积4.33万亩,增长0.2%,产量3280吨,下降13.4%。蚕茧产量2700吨,下降23.4%。肉类总产量66677吨,增长6.9%,其中猪肉产量54732吨,增长6.7%。禽蛋产量9250吨,下降58.1%。牛奶产量435吨,增长26.5%。生猪出栏76.35万头,增长6%。牛出栏1.01万头,增长18.9%。羊出栏1.53万头,增长12.8%。禽兔出栏563.3万只,增长6.6%。水产品产量1.49万吨,增长24.8%;烤烟产量1500吨,增长44.5%。

果品业健康发展,全年果品产量9.40万吨(含西瓜),比上年增长4.9%;实现产值1.42亿元,增长11.9%;新建果园2.6万亩,全区果树面积达16.76万亩,增17.9%;50亩以上成片种植面积达7.36万亩,占总面积的43.9%,增长28%;成功申报无公害果品基地两个,面积1.8万亩,全区无公害果品基地面积达到3.5万亩。涪陵区堡子果品专业技术协会、南沱睦和村果品专业技术协会分别荣获2008年度、2009年度“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集体”殊荣。

森林重庆建设成效显著   2009年投资6.6亿元,完成造林面积29.14万亩,完成市级下达任务的127.4%,造林成活率达94.3%;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上特色突出,高标准、高质量、大规模成片建设经果林基地3.5万亩。发放集体林权证15.7万本,发放率达到99.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2009年全区各级水利建设总投入资金2.25亿元,其中市级以上投入资金1.66亿元,兴修水利工程119处,整治病险水库18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5平方公里。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4083公顷,比上年增加2253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2040公顷。伴随国家农机补贴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农机推广力度迅速提升。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9.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9%,各类农机具的推广成倍增长,年末微耕机达到21337台,拖拉机639台,联合收割机56台,插秧机337台,仅此四类农机总量就比上年增加16950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建和改建村社扶贫公路475公里,修建人行便道477公里,新解决8.8万人的饮水安全,建成农村沼气池10652口。城乡统筹深入推进,流转土地30万亩,五个示范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近6亿元。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全年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302.64亿元,比上年增长48.5%;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80.51亿元,增长47.7%;实现营业收入293.83亿元,增长48.8%;实现利润11.29亿元,增长44.9%;乡镇企业年内实际入库税金5.7亿元,增长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