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4-08 重庆市涪陵区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

2009年全区在一系列的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引导下,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限上企业健康发展,成为拉动社零总额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   2009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64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81.63亿元,增长21.7%;乡村零售总额5.01亿元,增长23.9%。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74.29亿元,增长21.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2.35亿元,增长24.8%。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1.53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0.7%,占全区生产总值的8.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1.30亿元,可比增长16.5 %,占全区生产总值的3.2%。全年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9.1%。

限上商贸企业健康发展  2009年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119户,实现零售额36.52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占社零总额的比重为42.2%,限上企业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社零总额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26.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9.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1.6%,通讯器材类下降12.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5.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64.4%,汽车类增长60.6%。年末有重点商贸流通企业11家,重点商品交易市场4个。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流通企业25户,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的流通企业11户,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的流通企业2户。

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年末新建或改建乡镇连锁经营超市44个,村级便民放心店669个。

六、对外开放

全年对外贸易呈现复苏回暖走势,从前三季度的高负增长中步入第四季度的正增长轨道。招商引资逆势突破,引资项目质量显著提高。

对外贸易回暖向好  全年进出口总额6.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8 %,其中出口0.86亿美元,下降28.9%;进口5.24亿美元,增长20.5%。全区有81户企业(本年新增11户企业)获得外贸自营出口经营权,出口产品主要有:苎麻染色布、船用舱口盖、铝锭、榨菜、麻棉布、复合肥、苎麻布、电解锰、罐头食品等。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全年新签订和续建招商引资项目283个,其中新签项目184个,协议资金257.60亿元,到位资金28.74亿元。在新签约项目中,市内项目141个,市外项目40个,境外项目3个;工业项目58个,农业项目10个,三产业项目116个。新签约中上亿元的项目45个,协议资金233.46亿元,到位资金25.23亿元,占协议资金的8.3%。全年新签、续签项目实际到位资金80.55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297万美元,增长19%。全年实际利用内资64.57亿元,比上年增长219.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基础建设加快推进,陆上快速发展,水上相对滞后;邮政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发展潜力无限;旅游业稳健发展。

2009年金融危机对水上运输业影响较大,使水上货运周转量下降10.9%,但在公路运输的快速增长和邮政业的拉动下,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9.62 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3%。

交通运输基础建设加快推进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731公里,比上年增长6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公里。全区行政村公路通达率为100%,行政村公路通畅率为63.4%。全年主要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2472.38万吨,比上年增长20.6%,完成货运周转量179.24亿吨公里,下降8.3%;完成客输量5265.9万人次,增长75.1%,客运周转量77780万人公里,增长12%。全年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89.48万吨,比上年下降26.9%。集装箱吞吐量1067标箱,比上年增长7.5%。

邮电业在调整中前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4.40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42亿元,增长2.2%;固定电话业务收入1.13亿元,下降10.5%;移动通讯业务收入2.85亿元,增长19.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0.61万户,比上年减少3.0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2.14万户,新增14.17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50.2部/百户,比上年下降9.8个百分点;移动电话普及率为54.3部/百人(以户籍户数和人数计算),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互联网用户7.28万户,增长54.2%。

旅游业稳步发展  全年接待游客134.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1%;实现旅游总收入3.5亿元,增长15.5%。年末实有三星级以上饭店5家,星级农家乐11家。区内有国家一级文物白鹤梁,国家级森林公园武陵山森林公园,有省级名胜小溪风景区、区级旅游景点雨台山风景区,还有周易园、望洲公园、石夹沟、御泉河景区等景点。

八、财政、金融

在培植新兴财源和优化金融环境的促进下,全年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金融业存、贷款额创新高,金融机构利润大幅提升;保险事业发展势头高昂。

财政收支实现快速增长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53.98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占GDP比重为15.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20亿元,增长28.3%,占GDP比重为8.5%,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一般性财政收入16.53亿元,增长33.1%。

全年财政支出50.67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一般性财政支出36.32亿元,增长46.4%。在一般性财政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91亿元,增长21.2%;教育支出5.88亿元,增长29.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61亿元,增长45.3%。

乡镇级财力增强  乡镇级地方财政收入7.24亿元,比上年增长57.8%;乡镇级财政支出8.37亿元,增长74.5%。

金融存贷业务运行良好  年末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14家(支行级以上),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00.55亿元,比年初增长30.2%,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99.74亿元,比年初增长30.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9.42亿元,增长17.9%;企业存款85.73亿元,增长32.3%。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13.97亿元,比年初增长38.4%,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202.16亿元,增长33.8%。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7.05亿元,增长126.4%,金融机构全年盈利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不良贷款率降至5.3%,下降了5.1个百分点。

2009年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

指   标      年末数

(亿元)    比年初±%

本外币存款余额    300.55    30.2

人民币存款余额    299.74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