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4-08 重庆市涪陵区统计局

#企业存款    85.73    32.3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149.42    17.9

本外币贷款余额    213.97    38.4

人民币贷款余额    2020.16    33.8

#短期贷款    54.12    -11.9

中长期贷款    140.90    67.7

#个人消费贷款    27.05    126.4

保险业发展活跃  2009年全区营业性保险公司(包括公司、分公司、区域总部等)14家,全年各保险公司共计承保总额69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保费总收入6.16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2亿元,增长44.4%;健康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4.23亿元,降低2.8%。全年赔付各类保险金1.82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其中,财产险赔付1.23亿元,增长43.0%;健康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赔付0.59亿元,增长20.4 %。

2009年全区金融业(含金融、保险、证劵、其他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49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0.8%。

九、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西进、东扩、北跨、南改”大手笔推进,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宜居环境逐步形成。城市形象大幅提升,投资热土培育成形。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全年新增城区面积2.2平方公里,建成区总面积达到40.3平方公里;全年新建、改造城市道路25.6公里,总长度达到178.3公里;新增城市铺装道路20万平方米,总面积达到280万平方米;城市总供水能力(包括自备水源)达到20万吨/日,比上年下降0.7万吨/日;全年供水总量3273万吨(包括自备供水);新增供水管长度10公里,总长达到339公里;新增公共交通车25辆,总量达到216辆;年末拥有出租车648辆;新增城市园林绿地面积334公顷,达到1661公顷;新增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14公顷,总计达到421公顷;城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9.5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57平方米;建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0.1%,提高2.8个百分点;年末全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8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2530个。

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   全年有城镇人口57.51万人,按常住人口计算,城镇化率为55.74%,比上年提高了1.84个百分点。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上下形成了重视科教的良好氛围,科教投资成倍增长。有力地推动了涪陵教育、科技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教育事业硕果累累  年末高等教育学校3所,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学校2所。3所高校年末拥有教职工1475人,其中专任教师1029人,全年招收学生6481人,在校学生达到20733人。当年毕业生6076人。

全区普通高中10所,全年招生9307人,在校学生2.44万人,高中入学率达97%,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2009年全区有7288名考生参加高考,共计上线6164人,高考上线率84.6%,高考录取4941人,高考录取率为67.8%。

各类职业中学8所,招生1.34万人,在校学生2.65万人。

全区普通初中48所,当年招生1.44万人,在校学生4.68万人,初中毛入学率达125.5%,初中三年完成率为99.2%。普通小学118所,全年招生0.9万人,在校学生5.97万人,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67%,学龄儿童入学率仍然保持在100%。

全年人均受教育年限9年,比上年提高0.6年。

科技事业欣欣向荣   2009年“科教兴涪”战略继续深入实施,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年末全区有各类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人员16486人,其中高级职称1623人;各类技术创新(研发)机构共有14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个,市级工程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区级独立科研机构2个。科技创新活动成效显著,全年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7项;获得各级政府奖励的科技成果25项,累计新增产值20.8亿元;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金额7.2亿元;创高新技术企业14户,高新技术产品和重点新产品55个,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76.2亿元;全年申请专利385件,新增授权专利135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著名商标25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紧紧围绕人文涪陵、健康涪陵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新建乡镇文化站10个、村文化室173个,全区拥有博物馆1个,档案馆1 个,文化馆(站)27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曲艺中心1个,影剧院1个。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71.1万册。有线电视用户25.1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36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6.8%。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涪陵大剧院已完成投资5139万元,新建了1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新建了8个综合文化站,完成了82个村级农家书屋,配送图书1435个品种,187944册、音像制品10086盘(张),发送报纸6种、期刊杂志19种,配送出版物的总价值达到了210万元。共放映电影7058场,观众128.9万人。拥有产值1亿元以上的文化企业4家,1000万元以上的17家。文化成果丰硕,我区文化作品荣获国家级金奖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荣获市级一等奖4个。通过“全国先进文化区”复查验收,大型情景舞蹈诗《飘香?涪陵记忆》列入全市十大精品剧目。

卫生事业着力推进  年末卫生机构23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3918张。卫生技术人员399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840人,注册护士1261人。 全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85.26万人,比上年增加16.23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4%,比上年提高8.6个百分点。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村卫生室172个。

体育事业稳健发展  群众性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建成中小学塑胶运动场10个、群众健身步道2条、江东体育休闲城一期、乡镇综合体育场地10个和农民健身工程50个。全区体育场地面积达99.85万平方米,人均占有场地面积0.8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8平方米。全年组织参加各类运动赛41个,获奖258个,其中荣获国际冠军2个、亚军2个;国家级冠军2个;市级金牌84枚、银牌69枚、铜牌78枚。输送市级运动员2名,培养一级运动员7名,二级运动员4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