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越秀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4-07 广州市越秀区统计局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越秀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认真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一、经济发展

(一)综述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2.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下简称同比增长)9.21%。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1.74亿元,同比增长7.1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40.28亿元,同比增长9.27%。二、三次产业结构为2.82:97.18。经济密度达到43.85亿元/平方公里,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2894元(按常住人口平均数计算),增长8.44%,按平均汇率计算,约合20921美元。

全年实现税收收入299.80亿元,同比下降13.70%,其中地税收入132.88亿元,下降8.20%;国税收入166.92亿元,下降17.64%。税收密度为8.87亿元/平方公里。全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72亿元,同比增长4.18%(比2008年调整后执行数增长9.58%)。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3.04亿元,增长5.01%,主要用于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和公共卫生支出、市政基础设施改造、保洁维护和园林绿化等重点建设项目、“三促进一保持” 专项扶持等方面。

(二)总部经济、民营经济

2009年认定的总部企业331家,其中世界500强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的有67家,中国500强的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有45家。总部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705.74亿元,同比增长7.60%,占全区营业收入总额的61.82%;实现增加值841.20亿元,同比增长9.30%,占全区GDP的56.76%,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39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经营情况大致平稳。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29.73亿元,同比增长7.40%,占全区营业收入总额的37.20%;实现增加值423.65亿元,同比增长8.70%,占全区生产总值的28.59%,比重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三)现代服务业、创意产业

现代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120.56亿元,同比增长9.00%,占全区营业收入的52.06%,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72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1059.33亿元,同比增长9.60%,高于GDP增速0.39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到71.48%,比上年同期提高0.71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3.55%。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三大行业继续发挥支柱产业的作用,合计实现增加值699.13亿元,占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66.00%。

创意产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39.87亿元,同比增长10.60%,占全区营业收入的9.01%,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26个百分点。黄花岗科技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83.15亿元,同比增长10.29%,实现税收收入5.55亿元,同比增长10.69%。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1.69亿元,同比增长3.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43.96亿元,同比增长0.75%,规模以下工业7.73亿元,同比增长18.16%。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77亿元,增长2.6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3.64%,是促进我区工业经济平稳发展的主要支柱。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印刷业三大支柱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48亿元,增长3.22%,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85.26%。

建筑业发展较快。2009年全区建筑业企业全年新签合同612.93亿元,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90.44亿元,同比增长17.58%,实现工程结算收入466.13亿元,同比增长14.72%。二级以上的资质企业136家,占全区建筑业企业总数的69.39%,累计完成产值276.89亿元,占全区建筑业总产值的95.33%。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工程结算利润22.61亿元,同比增长5.31%,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8.77万元/人。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581.14亿元,同比增长0.27%。从商品类别看,生活用品类商品,如洗涤用品类、中西药品类、粮油食品类等商品的销售情况良好,同比分别增长21.79%、13.83%和11.92%;而化肥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五金电料类、石油及制品类、煤炭及制品类等生产用商品销售情况一直不理想,分别同比下降29.33%、29.04%、20.19%、16.01%、15.22%。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5.25亿元,同比增长10.5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9.56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577.55亿元和107.7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99%和8.06%。百货业实现零售额88.47亿元,同比增长8.11%。从销售类别看,日用品中的洗涤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中西药品、化妆品类商品销售稳定,居零售额升幅前列,分别同比增长21.29%、14.24%、13.37%和12.58%;而石油及制品类、五金电料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销售需求减少,分别同比下降23.89%、13.56%和12.46%。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稳步增长。全区322个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466.28亿元,同比增长10.84%,其中专业市场259个,实现成交额455.73亿元,同比增长11.03%。服装针织品类、日用品类和汽车配件类市场仍然是我区专业市场的龙头,分别实现成交额332.16亿元、42.90亿元和32.69亿元,分别占全区交易市场成交额的71.24%、9.20%和7.01%。流花-矿泉服装园区42个服装市场,实现成交额294.11亿元,占全区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的63.08%;永福汽配市场园区汽配市场增加至12个,实现成交额32.15亿元,占全区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6.90%。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值54.69亿美元,同比下降20.51%,其中一般贸易出口50.58亿美元,同比下降19.85%,占出口总值的92.48%;加工贸易出口4.03亿美元,同比下降28.84%,占出口总值的7.37%。从商品类别看,大部分出口商品类别呈两位数下降,其中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杂项制品是我区的主要出口商品,出口额分别为17.70亿美元、8.21亿美元和7.82亿美元,分别同比下降9.96%、30.91%和5.06%。从出口国家和地区看,除对东盟的出口为正增长外,对其余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呈负增长,其中对欧盟、美国、亚洲其他国家(地区)和香港这5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分别同比下降21.34%、12.70%、16.57%和32.33%。

全年新签合同195个,同比下降6.70%;实际利用外资2.73亿美元,同比增长5.98%;合同利用外资3.01亿美元,同比下降39.98%。

(七)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594.88亿元,居全市各区之首,同比增长11.3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91.53亿元,同比增长24.96%;更新改造投资72.79亿元,同比增长20.36%,两项投资共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近八成。房地产投资呈负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130.56亿元,同比下降17.65%。房地产销售继续升温,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全区房地产企业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90.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25%,实现商品房合同销售金额213.71亿元,同比增长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