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大中型商业企业整体效益有所改善。全市244个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70.50亿元,比上年下降17.5%;盈亏相抵后全年累计实现利润542万元,扭转了连续三年以来的亏损局面;亏损企业104家,亏损面42.6%,比上年下降9.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93.4%,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八、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随着对外经济形势的好转和国家采取的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等政策措施的到位,全市外贸出口由降转升。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118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出口总值8561万美元,增长9.8%;进口总值3249万美元,下降4.8%。在出口总值中,直接出口7213万美元,增长16.0%;委托出口1348万美元,下降14.7%。从出口产品方向看,对拉丁美洲、大洋洲、亚洲出口较上年分别增长96.3%、90.1%、28.1%,而对非洲、北美洲和欧洲出口则呈下降态势,分别下降83.0%、21.2%和9.3%。出口主要集中在德国、日本、香港、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实际利用外资相对平淡。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协议10项,比上年减少7项;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8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884万美元,下降28.6%。当年全市新批“三资”企业9家,比上年减少6家。 国际旅游增长较快。全年接待国际旅游人员3856人次,比上年增长138.2%,其中外国人1149人次,增长37.0%;港澳台胞2707人,增长2.47倍。 九、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保持平稳增长。全年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9.59亿元,为预算的102.5%,比上年增长7.1%。其中,国税系统组织收入3.06亿元,增长32.5%;地税系统组织收入6.57亿元,增长2.5%;财政等部门组织收入9.96亿元,增长3.9%。累计完成财政支出29.9亿元,为预算的95.9%, 比上年增长11.0%,财政对科技、教育、农业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13.13亿元,比年初增加26.1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65.14亿元,增加6.71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29.59亿元,增加14.4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05.78亿元,比年初减少0.0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247.59亿元,增加10.5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41.02亿元,减少11.14亿元。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实现现金收入988.57亿元,支出1013.68亿元,收支相抵,累计净投放现金25.11亿元,比上年增长30.1%。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6128万元,增长25.6%。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5042万元,增长1.5%;人寿保险保费收入31086万元,增长41.8%。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和满期给付21380万元,增长32.9%。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13545万元,增长41.5%;寿险给付金额7835万元,增长20.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2000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7个, 文化馆19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12个。年末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9%;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80%。全年出版报纸4088万份,各类杂志18.6万册,分别较上年增长0.25%和3.33%。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0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包括个体诊所)1612个,床位1607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4430张;卫生技术人员25558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医生6486人,护师、护士4381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8个,卫生技术人员1352人。妇幼卫生机构10个,卫生技术人员475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市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57个。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2000年,全市第一届运动会在南阳成功举办。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我市运动健儿共获得6个全国冠军,32个省际冠军,195个市级冠军。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事业加快发展。重点流域污染防治成果得到巩固,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2000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1047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4 个,环境监测人员397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73个,总投资9219.1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35.5%和202.6%。全市自然保护区1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自然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建成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1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0.5千公顷,占辖区总面积的1.1%。 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市建成了烟尘控制区3个,面积达37平方公里;建成了环境噪声达标区3个,面积达20平方公里。 十二、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2000年全市职工工资总额41.07亿元,比上年增长6.9%;职工年平均工资6108 元,增长7.6%。据抽样调查,200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30元,比上年增长6.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03元,恩格尔系数为39.5%,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0元,比上年增长0.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07元,增长4.1%。但一部分低收入的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农村扶贫任务仍然艰巨。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已有35万名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有3.9万人享受国家抚恤或补助,失业保险机构全年直接为1.4万人发放了失业救济金。全年累计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5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95万元。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有关数据因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仍在核查,结果将按国务院统一要求另行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