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东山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集体企业 5354 -8.6 股份合作企业 3480 -7.3 股份制企业 271283 17.9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70801 31.7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9587 18.2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23205 1.1 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 132358 36.9 全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 8.6亿元,增长6.1%。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5240万元,比上年增长76.5%。全县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安产值83392万元,房屋施工面积15.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7.9万平方米,工程结算收入7422万元,工程结算利润315万元,工程税金及附加392万元。 主要年份规模工业总产值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幅跃居全市首位。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25亿元,增长46.9%,高出全市水平12.8个百分点,高居各县(区)首位,当年固投完成总额是2005年的2.6倍,近三年年均增长37%。其中: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62亿元,比增53.9%。项目非国有投资比重达到82.6%,较2007年增加16.3个百分点,拉动整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0.9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8亿元,比增65%。其中:城镇项目完成投资9.25亿元,比增64%;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82亿元,比增67.5%。农村项目完成3.55亿元,比增23.3%。整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7.4亿元、钢质渔船2.7亿元和房地产三大板块投资分别占比44.5%、16.2%和23%。 重点项目推进有力。13个县级重点项目投资当年完成投资10.26亿元,占全部项目投资的61.7%。旗滨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如期点火生产,东山人几十年美梦成真;西铜景观大道建成通车,进一步提升了东山的品味;全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22.9万平方米,但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3.2%。与国内外其他地区不景气楼市相比,东山房地产开发回归常态,降中趋稳。 主要年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五、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1亿元,增长21.1%,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47亿元,比增42.4%。县域经济活跃彰显、助推消费市场繁荣:一是县城面貌一新,人气日旺。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达到38.5万平方米,建材、装修材料、家居用品等商品需求强劲,各大卖场、超市、专卖店、品牌店等业态生意也特别红火。据调查,全县个体经营户(仅指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7000户,比2005年增加1000户。 外贸出口实现跳跃。在国际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全年实现外贸出口2.97亿美元,是2005年(1.05亿美元)的2.8倍,比2007年(1.88亿美元)增加1.09亿美元,增长86.2%。水产品出口呈现量质双赢的良好局面。全县27家水产品加工自营出口企业全年共出口2.6亿美元,占全县外贸出口总额的87.5%,比2007年增加1.42亿美元,增长1倍以上。鱿鱼、油浸金枪鱼、鲍鱼等高附加值罐头产品出口成为2008年的一大亮点。全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2325万美元,增长1%。 主要年份外贸出口总值 六、旅游 跻身全市首个、全省第六个优秀中国旅游县加快了东山旅游产业的发展。2008年东山县高分通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县”。6月15-17日成功举办第二届漳州旅游节、第十七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暨闽台水产品博览会,举办了寓意两岸交相辉映的“海峡情”焰火文艺晚会。成功举办首届全国帆船帆板(福建东山)邀请赛,有效增强了东山旅游的吸引力,提升了东山旅游的知名度,且获评“福建省最佳旅游目的地”。全面推进旅游项目建设,中信海峡论坛项目完成意部份征地,金紫荆温泉海岸项目到资7600万港币。 全年全县旅游接待达到1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旅游收入4.27亿元,增长13.6%,在统旅馆接待过夜游客11.4万人。 七、交通运输和邮政 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1.47亿元,比上年增长32.9%。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实现975万元,邮政业务收入实现857万元,分别比增5.5%和2.9%。 港口营运不断拓展,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18.11万吨,比增17.7%。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总收入实现32068万元,比2007年增收7399万元,增长30%,增幅居全市第3位;地方级财政收入21685万元,比2007年增收5011万元,增长30.1%,增幅居全市第7位。收入总量创历史新高,总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是2005年的2.2倍,年均增幅在30%以上,地方级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积极向上争取免抵调指标,全年免抵调达4408万元,增长68%。财政总收入中税性收入完成26074万元,税性比重为81.3%,比去年下降3.07个百分点;县级财政收入中税性收入完成15691万元,税性比重为72.36%,比去年下降4.52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支出62094万元,增长1.1倍。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4.6亿元,比2007年增长18.2%。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8亿元,增长19.6%。人民币贷款余额18.67亿元,同口径增长20.9%, 其中,短期贷款9.69亿元;中长期贷款8.97亿元,金融较好地支撑了经济增长。 主要年份财政总收入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8年,东山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超过六年,并顺利通过了国家专家组地验收,完成上报国家科技部等18个部委的最终评审。加大力度策划申报科技项目。组织申报国家科技部“福建东山农村科技综合服务中心研究与示范”项目、省科技厅“红鲍品种引进及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等两项目、市科技局“水产品自动化加工控制系统”等五项。“东山县海珍品产业化关健技术研究与开发”示范项目等四项获准立项,其中省配套项目1个、市级5项,共获资金支持41万元。 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稳步推进“双高普九”及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2008年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免杂费和贫困学生“两免一补”资金637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3867平方米,新建8100平方米,维修校舍11500平方米,投入资金1000万元。全县现有普通中学12所,当年在校生12852人, 毕业4549人;小学48所,当年在校生13388人,毕业2487人;幼儿园112家,在园幼儿4926人;职业中专1所,在校生2676人。全县教职工(公办)2086人。 十、文化体育、广电和卫生 着力营造“迎奥运”氛围、着力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着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全县文化体育蓬勃发展。东山运动员李鸿泉代表中国奥运代表队,参加奥运会星级龙骨艇帆船比赛。“东山关帝文化”和“东山歌册”两项被列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展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6个项目进入省级评定,全县总数达到1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点和传承人工工作分别居全市前列。“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位居全市第一。“东山戌台将士墓”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被省文物局推荐申报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县新建9个行政村全民健身工程点(其中2个农民公园)、农家书屋6个、镇级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1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