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东山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4-02 漳州市东山县统计局

东山县统计局

(2009年 4月5日)

2008年,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9+2”纲要,有效应对宏观形势变化,狠抓发展第一要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发展提速、项目突破、财政增收、群众受益”的良好局面。

一、综    合

经济增长呈逐季上升势头。一季度8%,1-2季度10.8%,1-3季度13.4%,全年(市核定快报数)GDP达到51.1亿元,增长13.4%,经济增长速度连续3年保持在12%以上。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92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19.36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增加值14.81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33.1:37.9:29.0。第二产业是经济上走的主动力,所占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1.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1%,拉动增长7.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是重要支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1.5%,拉动增长3.3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在经历2005年和2006年两年的低位运行后,跨入2007年就呈现出高开上走的势头,新一轮涨价潮降临。CPI一路上行,至今年5月份创出了9.3%的历年新高。6月份后,市场物价终于在国家一系列抑价政策“显效”后现出回落势头,至年终回落至5.9%,比2007年的4.8%水平高出1.1个百分点。全年八大类商品价格除交通通信外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食品类和居住类分别上涨11.7%和9%较为显眼。

表1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        标 全  县

居民消费价格 5.9

食  品 11.7

其中:油脂 20.2

肉禽及其制品 17.1

烟酒及用品 1.0

衣  着 1.8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6.8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6

交通和通信 -1.0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1

居  住 9.0

就业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全县新安置城镇失业人员就业3113人,完成年城镇新增就业任务3000人的104%,实有登记失业人数605人,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

总体上看,在近两年来快速运行惯性驱动和县委县政府应对措施比较到位的双重作用下,当前我县经济发展虽同样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但仍呈现为平稳回落中的较快增长。但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些内生性问题如在建项目偏少、骨干税源涓弱、企业生产粗放、产业结构单薄等更加凸显,特别是企业库存明显增加、利用外资陷入困境、项目梯度推进疲乏、旅游消费开拓力度有限、财政收支平衡和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等等。这些不容忽视并需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主要年份地区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加快优化升级。全年全县农业总产值30.2亿元,增长6.6%。其中:渔业产值25.9亿元,占比85.6%,比增9.9%,渔况是近几年的最好,钢质渔船功不可没。2008年新增钢质渔船165艘(共发放渔船抵押贷款138笔),全县累计456艘,比2005年增加340艘,近三年年均增加上百艘。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8.05万吨,比增2.6%。其中:海洋捕捞14.55万吨,比增2.2%;海水养殖12.75万吨,比增3.1%;淡水养殖0.75万吨,比增7.1%。水产养殖稳中调优,试验推广美国红鲍、大西洋牙鲆等新品种,截止年终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6537公倾。芦笋与水果种植量增价降。芦笋投产2万亩,产量2.2万吨,增加二成有余,但价格约为去年的三成;水果投产2.4万亩,产量1.2万吨,增产二成,但价格下降一半。“订单农业”渐成规模,白萝卜、大葱等蔬菜种植6000亩,增长20%。生猪出栏比去年增加上千头。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县有12家企业分获省、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称号,海魁集团更是获得“福建省品牌农业金牌企业”称号。

表2  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吨

产品名称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蔬 菜 56991 9.5

#芦笋 22212 11.5

水 果 12064 15.0

#龙眼 6069 15.5

青枣 1969 53.0

水产品总产量 280525 2.6

#海洋捕捞 145498 2.2

海水养殖 127554 3.1

淡水养殖 7473 7.1

海水养殖中:

鱼类产量 12189

甲壳类产量 4851

贝类产量 95288

藻类产量 1526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总量扩大,竞争力增强。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6家,全县118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8.3亿元,增长20.4%,增幅连续5年保持在20%以上。主要亮点:一是企业个头壮大,市场竞争力提升。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11家,比2007年多出2家(比2005年多出5家),贡献全部规模工业产值过半,拉动增长10.4个百分点;亿元以下5000万元以上企业11家,比2007年多出4家。二是海岛特色产业—水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46家水产加工企业实现产值27.4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产值的56.7%,增幅达到59.3%,拉动增长25.5个百分点,有8家水产企业产值超过亿元。三是外资工业重现活力,贡献率高。29家外资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7.1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35.4%,份额较2007年提高10.8个百分点,增幅31.7%,步出去年下降9.6%的阴影,拉动增长10.3个百分点,其中有4家外资企业产值超亿元,3家产值超5000万元。四是在世界金融危机面前,政企联手有效应对,产销衔接较好。全年产销率97.4%,比2007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产品出口逆势上走,出口交货值24.5亿元,比增63%,外向依存度较2007年提高13个百分点。

据市初步测算,全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56.9亿元,比增18%,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到84.9%,比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税收实现1.01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比增30.4%。品牌战略实施收获颇丰,新福水产获“中国驰名商标”,全年共新增3个“著名商标”、4个“福建名牌产品”,辉永泰登山绳制品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圣火珠峰传递专用绳,通过欧洲安全标准认证,填补了国内空白。

表3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万元

指    标 总产值 比上年增长%

规模工业总产值 483147 20.4

其中:国有企业 22643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