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鸠江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4-02 芜湖市鸠江区统计局

芜湖市鸠江区统计局

(二○○九年二月十八日)

2008年是我区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提速之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百年不遇的冰冻雪灾、繁重的征地拆迁任务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着力提速、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增强。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现价)7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3094元(公安户籍人口16.3万人),折合6305美元(6.8346:1)。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亿元,下降12.7%;第二产业增加值46.37亿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增加值22.58亿元,增长13.6%。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9:66:32.1(07年三次产业比例为4:64:32)。第二产业比例继续提升,第三产业比例保持稳定。

财政税收

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改善。财政总收入7.01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3亿元,增长32%。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6215万元,下降10%;营业税10843万元,增长64%;企业所得税2800万元,下降6%;个人所得税557万元,增长32%;城市建设维护税2165万元,增长 6%;房地产税1076万元,增长8%。全年财政支出3.05亿元,增长19%。其中,工商金融等事务支出2797万元,增长28%;农林水事务支出1222万元,下降21.3%;教育支出4961万元,增长7.6%;医疗卫生支出2390万元,增长 37.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955万元,增长2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791万元,增长43.8%;科学技术支出422万元,增长39.3%。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76亿元,比上年增长46%。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投资28.81亿元;第三产业投资23.95亿元,三次产业的投资比例为0:54.6:45.4。其中:工业性投资27.62亿元,占总投资比重52.4%;房地产投资7.74亿元,占总投资比重14.7%。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14.9亿元,占总投资28.3%;港澳台、外商投资8.95亿元,占总投资17%;其他投资28.87亿元,占总投资54.7%。从项目类型看:新建28.6亿元;扩建2.55亿元;改建和技术改造9.39亿元。改建和技术改造力度有所增强。

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重点项目109个,开工建设有资金投入项目87个,累计完成投资43.7亿元,增长40.9%。其中:工业项目53个,投资19.6亿元,占项目总投资45%,三产项目8个,投资8.9亿元,占项目总投资20.4%。李尔汽车、天人冲压、新联混凝土、万达转向、富人空调等25个工业项目投产;明日星城一期建成、二期全面开工,星河湾一期主体完工,金都檀宫一期商品房全面开工,香江碧水城商品房基本完工,酒店建设中。

鸠江经济开发区按照“基础设施完备,配套服务良好,生态环境和谐,经济社会效益优越”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速度,实现了“提升完善一期,加快推进二期”的目标。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6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6亿元;投产项目50个,共实现产值6.84亿元,同比增长354%;全年实现税收3350万元(不含房产税)。基础设施当年建设道路里程3.83公里;基本完成二期起步区1、2、4、5、6号地块土方回填,土方量120万立方,面积共1595亩;全年架设供电线路18公里,铺设自来水管网4.5公里,完成了一期纬一路延伸段和二期三条道路燃气安装;全年新增绿化面积7万平方米。

农业

农业生产缓慢下降。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现价)22834万元,同比增长4.1%;实现增加值12832万元,同比下降12.7%。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573公顷,年内减少197公顷。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049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661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57公顷;果园面积6公顷;内陆水域养殖面积522公顷。粮食产量1.75万吨;油料产量4522吨;蔬菜产量1.89万吨。肉类产量3674吨,其中:猪肉2310吨,当年出栏19319头猪;羊肉5吨,当年出栏213头羊;家禽1357吨,当年出栏68.48万只家禽;禽蛋95吨。水产品产量1444吨,其中内陆水域养殖1005吨。

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 74210千瓦,农用拖拉机 879台。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422吨,农村用电量5960万千瓦小时,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6吨,农用柴油使用量193吨,农药使用量60吨。

工业

工业经济基础不断壮大。2008年末规模工业企业197家,比上年增加57家,净增44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2.2亿元,增长24.2%;实现工业增加值41.07亿元,增长19.3%(可比价)。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97家,实现产值131.3亿元,增长25.5%;工业增加值36.94亿元(按0.96折算),增长23.3%(可比价按0.83折算)。规模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92%。收入超亿元企业14家。

支柱产业带动作用突出,效益全面下滑。金属冶炼及加工业、电子电器、汽车及零部件、医化石油四大支柱产业累计完成产值85.8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65.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9.86亿元,增长8.7%;利税3.45亿元,下降36.5%;实现利润1.5亿元,下降55.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96.2%,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工业品产销率90.6%,同比下降5.2%。

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较快。规模工业企业全年综合能源消费11.4万吨标准煤,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0%。主要能源消耗情况:电量47793万度、原煤2.8万吨、汽油641吨、柴油2557吨、天然气625万立方米、热力459408百万千焦。

主要工业品产量有:服装131.1万件,增长22.7%;机制纸及纸板2512吨,下降80%;石油沥青5.18万吨,下降53%;盐酸1.08万吨,增长44.9%;烧碱7.1万吨,下降15.9%;塑料树脂及共聚物6.7万吨,下降12.6%;中成药193.9吨,下降53.6%;塑料制品3765.5吨,增长12.4%;水泥排水管18.7千米,增长5.7倍;商品混凝土23.5万立方米,增长10.6%;钢材2.17万吨,下降7.2%;精炼铜3.25万吨,下降10.4%;黄金163千克,下降39.2;白银17吨,增长3%;铜加工材3.48万吨,增长12.4%;轴承5323万套,下降1.52%;改装汽车749辆,下降38.6%;高压开关板2637面,下降4.8%;低压开关板4152面,下降57.6%;电力电缆2010千米,下降69%;铜芯铝绞线1.42万吨,增长3.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