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鸠江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 建筑业平稳发展。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8家,实现总产值53.5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 1.65亿元;应交所得税4383万元。本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0.3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69.1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5.03万平方米。 二、贸易发展 招商 招商引资成效突出。全年引进项目105个,其中内资项目100个,实际到位资金38.6亿元,增长34.4%;外资项目5个,实际到位外资3443万美元,增长13.4%。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个,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个,世界500强项目2个,国内500强项目3个,上市公司项目5个。 对外贸易 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贸易顺差减少。全区进出口企业数达37家,全年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3307.7万美元,增长89.07%。其中:出口1822.97万美元,增长11.8%;进口1484.72万美元,增长11.48倍;贸易顺差338.25万美元,同比上年减少1173.48万美元。分类型来看:6家外贸流通企业累计进出口1205.42万美元,增长156.72%;21家出口生产企业累计进出口1255.93万美元,增长46.38%;10家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进出口846.35万美元,增长100.58%。自营出口超百万美元企业6家。 对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日益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3亿元,增长27.2%,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4亿元,增长27.8%。限额以上贸易批发零售餐饮企业33家(含市标),其中住宿餐饮业企业5家,营业额1491.7万元;批发零售业企业28家,销售总额39.4亿元,其中:批发额18亿元,零售额21.4亿元;销售总额超5000万元企业12家,其中超亿元企业7家。汽车和石油零售业的增长有力的推动消费额的快速增长。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学技术普及取得新进展,完成省科普示范城区创建工作。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6家;40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45.9亿元,占规模工业企业35.2%。2家企业列入首批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企业,1家企业列入省级创新型企业;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著名商标2个,省名牌产品4个。申请各类专利362件,其中发明67件。实施国家(省)火炬计划项目6个,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1个,实施市科研开发计划项目19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初步启动。 教育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年末拥有公办学校13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初中2所、小学7所(下辖10个教学点)。在校学生12546人,其中初中4561人,教学班86个;小学7985人,教学班198个。幼儿园31所(企事业办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29所),其中芜湖市一类幼儿园3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学生毕业率为100%;高中阶段录取率92.67%。 文体 文体事业繁荣有序,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创建8个文体活动中心,5个农家书屋,培训文体骨干50名。组织公益性文艺演出20余场,送电影进村(居)70余场次。组织规模性全民健身体育活动10余次,圆满完成奥运火炬芜湖传递鸠江责任段的组织工作。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开展“扫黄打非”、“网吧治理”专项行动10次,立案查处违规网吧37件,罚款6.11万元,收缴非法盗版音像制品2966盘,书刊251册。2008年四褐山街道管山社区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全国文联授予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官陡街道被省体育局命名为全省第三批全民健身示范乡镇。 卫生 公共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完善。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0个,其中医院9所(含门诊部)、卫生院3个、卫生事业站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5个、村卫生室28个、个体诊所17个;拥有医疗床位603张;专业技术人员490人,其中医师239人、护师251人、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81人。孕产妇保健覆盖率100%;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9%。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达115821人,参加率达96%,较去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行政许可进一步规范,共办理行政许可审查事项356件,其中食品卫生203件、公共场所69件、医疗机构34件;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好转,共办理51起卫生行政处罚案件,结案率98%。 城市建设管理 城市建设全面加快。鸠兹家苑、金湾锦苑、水岸星城、滨江新居、万春花园、竹秀青苑等安置小区累计完成投资11.88亿元。全年共建设安置房约90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49.7万㎡,竣工52.2万㎡,已安置4593户,5500平方米廉租房已全部竣工。背街背巷整治、公厕改造、明渠清淤、路灯维护等24项城市维护项目和8个已建安置小区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完成县乡公路改造20.5公里,改造危桥(涵)3座,完善农村公路附属工程142.9公里。万春段水利影响工程完成施工。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全年共查处违法建设3747处,拆除面积26.2万㎡,有力地打击了违法建设,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认真开展市容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区容区貌进一步改观。继续实施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完成鸠兹家苑入口等4个“大绿化”项目,提升城区形象。 四、社会保障 人口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63100人。全年出生人口1091人,同比下降0.34%,出生率为6.76‰;全年死亡人口667人,同比上升0.15%,死亡率为4.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3‰;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99.08%,低生育水平得到持续稳定。兑现了独生子女儿童保健费达95%以上,按要求给134对符合再生育政策放弃指标计划生育家庭兑现奖励金13.4万元。为385名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企业退休职工办理了提高5%退休金的资格确认(每人可享受1500元的一次性补助)。935个家庭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奖励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人民生活 据抽样调查显示:2008年,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923元,增长14%,人均生活支出2806元,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53%。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41.6平方米。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29025人,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3232元,增长18.6%。 劳动保障 社会保障范围不断扩大。继续实施创业扶持工程,以创业带动就业,已建成创业园、街6个,入驻经济实体290余个,吸纳就业人数达1600余人。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多渠道提供就业服务,全年新增就业岗位7454个,其中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319人。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共为1411名就业困难人员兑现社保补贴资金182.9万元。实现了“五险”向各类所有制企业覆盖,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8688人;参加失业保险13058人;参加工伤保险13400人;参加生育保险12497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22900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85844人。逐步提高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水平,共办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费代发3758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5817名被征地农民养老生活补助由每人每月110元上调到158元,全年发放金额达1197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