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4-01 大庆市统计局

乳制品

万吨

27.0

41.9

水  泥

万吨

174.7

17.8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13.1

54.6

建筑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184.5亿元,同比增长14.2%。资质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53个,同比增长3.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53.5亿元,同比增长25.2%。其中,中省直企业完成投资378亿元,同比下降2.2%;地方企业完成投资375.5亿元,同比增长74.5%。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7.6亿元,同比增长43.4%;第二产业投资512.4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工业投资489.4亿元,同比增长15.9%;第三产业投资233.5亿元,同比增长50.9%。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3.8亿元,同比增长7%。商品房销售面积310.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7%;其中住宅28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6%。商品房销售额111.4亿元,同比增长55.5%。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市场消费强劲。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2.6亿元,同比增长30.2%。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47.9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2.4亿元,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6%、27.4%和25.2%;按构成分,吃、穿、用、烧商品零售额分别为83.3亿元、84亿元、256.8亿元、7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9%、31.5%、35.2%和29.8%。

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在外需低迷、全国全省利用外资下滑的形势下,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1亿美元,同比增长34.6%。其中,出口5.7亿美元,同比增长8.8%;进口5.3亿美元,同比增长80%。利用外资有新进展,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同比增长19.7%。

旅游业日渐升温。2009年,引进建设北国之春梦幻城,建设完善连环湖、鹤鸣湖等景区17个,新增国家3A级景区3个。成功举办第二届湿地文化节,以缔结“连理同庆”城市旅游联盟为牵动,跨区域联合打造旅游品牌,扩大城市影响力。全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6亿元。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公路客运量985万人,同比增长19.2%,客运周转量96256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8.7%;全年公路货运量2773万吨,同比增长12.1%,货运周转量15400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1.4%;全年铁路客运量1027万人,同比下降1.6%,货运量1309万吨,同比下降1.7%。

邮政电信业发展较快。2009年,全市邮政电信业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8亿元,增长10.6%;电信业务收入23.2亿元,增长7.8%。全年订销报刊45万份,同比下降19.6%;收寄特快专递59万件,同比增长1.7%;发送函件322万件,同比增长43.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7.8万户,同比下降4.4%。移动电话用户245.9万户,同比增长16.2%;互联网用户42万户,同比增长13%。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财政总收入145.5亿元,同比增长9.8%。地方财政收入107.1亿元,同比增长5.4%。财政总支出144.9亿元,同比增长9.6%。地方财政支出142.5亿元,同比增长9.3%。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56.4亿元,比年初增加156.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334.9亿元,比年初增加50.3亿元;储蓄存款832.9亿元,比年初增加10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24亿元,比年初增加75.4亿元。全年货币净投放40.9亿元,同比下降44.3%。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扩大到6.49万人,市区学生享受优质高中教育比例达到81.5%、全国领先,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10121人。推进资源整合,撤并学校140所,新建扩建19所,优化了教育布局。93所义务教育学校通过标准化验收,新增省级示范高中3所。

2009年,全市共列入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83项,获得资金支持4010万元;市本级安排科技计划项目98项,安排资金4500万元。目前,全市共有科研院所及分支机构83个,建成国家级技术检测中心(站)2个,省部级检测中心(站)8个,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14个,省部级中试基地4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7%。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拥有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245万册,全年读者累计67万人次。拥有博物馆、纪念馆7个,文化馆、群艺馆5个。大庆歌剧院共接待国内外团体演出110场,观众11万多人次。启动“书香大庆”、“大庆之冬”、“激情之夏”、“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城市文化底蕴更加丰厚。数字电视用户16万户,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99%和99.29%。

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进展。17家医院被评为国家级百姓放心医院,6家医院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6%。油田总医院住院三部、石化医院门诊楼主体工程竣工,市中医院新院投入使用。有效防控甲型流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进一步提高。

体育事业成绩喜人。全年共获得世界级体育比赛金牌3枚,国家级体育比赛奖牌32枚(金牌12枚、银牌15枚、铜牌5枚),省级体育比赛奖牌293枚(金牌143枚、银牌77枚、铜牌73枚)。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实施了林业生态工程、水环境治理工程、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新建了肇源沿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市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5个,总面积为3047.7平方公里。初步实现了工业固体废弃物、燃煤锅炉房、化工气体的达标排放。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61天,优良率为98.9%,在全国环境空气重点监测城市中名列前茅。

十一、人口与计划生育

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280.2万人,净增人口3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32.5万人,四县人口147.7万人。随着我市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加强、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市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保持较低水平。全年出生人口26568人,出生率为9.60‰;死亡人口9338人,死亡率为3.37‰;自然增长率为6.23‰。

十二、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80.8元,同比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92.8元,同比增长18.8%。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2.7%、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