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5-12 大连市统计局

邮电通信:邮电通信业较快发展。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8.5亿元,增长15.8%;电信业务总量183.6亿元,增长16%。完成特快专递289万件,增长1.3%。邮政储蓄年末余额196亿元,增长21.9%。截至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303.4万户,下降4.1%;移动电话用户576.1万户,增长12.7%;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119.8万户,增长17.6%。

旅游: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共接待国内游客34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7%;接待海外游客105万人次,增长10.5%。实现旅游总收入480亿元,增长19.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30.5亿元,增长21.3%;旅游外汇收入7.27亿美元,增长10.5%。截至年末,全市拥有旅游宾馆(饭店)222家,增加10家,其中星级宾馆(饭店)177家,增加9家;旅行社35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0家。国家A级旅游区(点)24个,其中5A 级1个,4A 级10个。

会展:会展规模持续扩大。举办各类展会106个,比上年增长10.4%;展览面积110.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6%,展会平均规模保持在1万平方米以上。参展企业22375家,其中国外参展企业1418家;到会参展商97777人,其中国外参展商5378人;参观人数677万人次,其中国外参观人数3.2万人次。

九、金融、证券和保险

截至年末,全市金融业拥有各类金融机构197家,担保公司116家,内外资投资公司41家,外资金融后台服务机构6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培训机构1家。金融资产首破万亿元大关,达10308.6亿元,比上年增长34.3%。

银行:存贷款快速增长。全市银行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年末余额7211.4亿元,比年初增加1719.2亿元,增长31.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3023.7亿元,比年初增加545.9亿元,增长22%。本外币贷款余额5389.5亿元,可比口径比年初增加1443.1亿元,增长35.7%。不良贷款率2.4%,比年初下降1.3个百分点。全市银行间外汇市场共开放244场,办理外汇交易1069笔,成交金额折合11.87亿美元。大连银行继天津、北京分行开业后,又新开设了沈阳、成都、营口3家异地分行;渣打银行、花旗贷款公司、汇丰村镇银行等7家银行在连分行开业。

保险: 保险业稳步发展。实现保费收入116.3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财产险32.9亿元,人身险83.5亿元,分别增长20.5%和4.1%。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33.4亿元,下降19.1%。其中财产险16.7亿元,增长7.6%;人身险16.7亿元,下降35.2%。全市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比重)2.64%,比上年降低0.23个百分点;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收入)1876元,比上年增加121元。东北地区首家内资保险法人总部百年人寿在连开业,并相继开设湖北、河北、辽宁3家省级分公司。

期货: 期货市场保持领先地位。大连商品交易所新开发上市聚氯乙烯期货品种,交易品种增至8个。实现期货成交量8.3亿手,成交额37.6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6%和36.96%,

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8.6%和28.8%。发展会员单位189个;建立交割库137个;投资者开户数91.6万户,增长48.0%,其中法人开户数2.5万个,增长40.2%。大连商品交易所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期货、油脂期货市场和第二大农产品期货市场,综合实力跻身全球第九。

证券: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增强。证券交易所各类有价证券成交金额9368.5亿元,比上年增长67.8%。6家企业境内外上市,上市公司总数增至38家,股票39支,其中境内20家,境外18家。境内有A股公司17家,B股公司2家,发行A、B两种股票公司1家。全年上市公司资本市场融资89.1亿元。

十、 科技和质量技术监督

高新技术产业: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010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801亿元,增长28.2%。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52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733亿元,增长21.1%。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7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0家。6家企业被评为国家创新型企业,38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本市获批成为全国“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和“金太阳”工程示范城市。装机总容量6MW的3个太阳能用户侧并网发电示范工程获得国家批准。

自主创新:实施了高档数控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光电子技术及产品研发等10个自主创新重大专项,推进全市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关键与核心技术研发。组建完成风电、重大装备轴承、LED照明等8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连数控技术研究院,开展面向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国家太阳能光——化学转化中心和大型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本市。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全市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8家。

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7项,省级科技奖励45项。专利申请总量11340件,其中发明专利2388件,分别比上年增长40%和34%;专利授权总量4447件,其中发明专利625件,分别增长27%和38%。本市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验收。

国际科技合作:引进海外研发团队12个,收购国外科技型企业10家。新增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家,总数达到6家;中日友好(大连)人才培训中心顺利通过日本JICA终期评估;与澳大利亚国际孵化组织联手建立姊妹孵化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能源研究所与大连理工大学达成协议共建新能源中心。

质量技术监督: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188张,获证企业数占到全部食品生产加工单位的70%。对米、面、油、水、肉等重点产品进行专项监督抽查,检验企业600余家,检验产品4700多批次,合格率95.7%。抽查化肥等农资产品33批次,合格率97%;专项抽查建材、服装和洗涤品等17类产品389批次,合格率94.6%;对机械、家具等十余种产品开展定检工作,检查产品4716批次,合格率97.5%。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力度。集中开展6次安全大检查,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350个。开展现场安全监察工作,检查使用单位1955个,检查锅炉517台、电梯1081部、游乐设施130台、压力容器935台、起重机械1136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551台、客运索道6条、气瓶10994只等。

制修订农业生产技术规范33项。制定辽宁省地方标准6项,其中IT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贝藻套养标准全国首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验收项目146项。设立全国首个开展复合导体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的专业标准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