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溧阳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五、文化 文化事业蓬勃兴旺,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第21届群众文化活动周和首届民间文化艺术节。泓口丝弦、太平锣鼓、蒋塘马灯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市被命名为“焦尾琴故里”,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扫黄打非”工作进入全省先进县(市)行列。175个行政村建成综合文化活动室,在全省率先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 十六、体育 群众体育有新气象。2009年全市共有23个单项体育协会,晨(晚)练健身点达363个,全年共举办了大小型健身活动110次,直接参与人数达6万余人,覆盖城乡、形式多样、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竞技体育有新提升。2009年积极组队参加省县级田径比赛、省篮球比赛等并取得良好成绩,还成功承办了全国象棋甲级联赛、省风筝精英赛、中国高中女子篮球联赛等比赛,同时,精心组织了市第六届运动会暨第三届全民健身节等。体育产业有新发展,2009年,全市共计销售体育彩票4781万元,同比增长29.94%。 80个行政村体育设施实现提档升级,举办市第六届运动会暨第三届全民健身节。市体育馆基本完工,并通过省优工程验收。 十七、公用事业 完成城市总体规划调整,燕山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和控规编制工作初步完成。平陵中路改造、南环路、台港路西延伸等市政道路工程全面完成,城市西片区路网体系基本形成。燕山公园、文化公园加快建设,燕山河整治工程全面展开。拆迁速度明显加快,全年完成房屋拆迁80.2万平方米。实施城区美化、绿化工程,大力建设道路配套绿化、垂直立体绿化和生产绿地,新增绿地面积44万平方米。“川气东送”南渡天然气接收门站抓紧施工,新增天然气用户8000户,燃气普及率为98.52%。年末拥有公交线路41条,营运里程达473公里,拥有公交营运车辆536辆,全年完成公交客运量3399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035万人次。城区供水总量2413万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1108.5万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全社会用电量43.6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0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6%。 十八、环境保护 生态建设扎实有效。国家生态市建设顺利通过省级考核,埭头镇、上黄镇、南渡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考核。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建设主城区污水收集主管网51公里。建成20个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示范点,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体系运转良好,全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理量13.8万吨,其中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量9.1万吨,分别增长34%和60%。水源地保护和水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建成沙河水库、大溪水库、塘马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完成中田河、杨村河生态整治工程,大溪水库退耕还林1.1万亩,建设生态户厕3000只,长荡湖网围整治拆网清障工作全面完成。矿业整顿深入开展,关闭矿山企业22家、轧石企业17家,完成废弃矿山整治项目8个,有偿出让采矿权33宗。 十九、人口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达78.13万人,比上年增长0.4%,其中,男39.8万人,女38.3万人。常住人口74.62万人,比上年增长0.57%,其中,城镇人口34.03万人,城市化率为45.6%。总户数26.38万户,年内出生人口5592人,人口出生率为7.17‰,死亡人口6119人,死亡率为7.85‰,人口自然增长率-0.68‰。 二十、就业 积极促进和扩大就业。全市新增就业岗位10430人,新增就业12109人,实业人员再就业158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120人,再就业援助440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转移就业”乡镇的覆盖面已分别达到88%、60%。年末全市城乡从业人员达53.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8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下降0.14个百分点,连续5年下降。 二十一、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7.6%。调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参保职工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100%和96.5%,新农合住院补偿率达40%。全面实施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数9.83万人,覆盖面达63%。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覆盖率达96.5%。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全年发放低保金3100万元。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各类养老补贴3525.6万元。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新建廉租房120套,300户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廉租房保障,发放经济适用房补贴1500万元,改造农村危房130户。积极发挥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障功能,公积金归集余额突破7.3亿元,全年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2.6亿元。广泛开展慈善救助活动,发放慈善救助金1200多万元。通过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先进市检查验收。 二十二、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创历史新高。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74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10096元,增长10.3 %,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收入比为1:2.06。居民储蓄持续增加,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0.38亿元,比年初增加44.88亿元,人均储蓄存款29486元,比上年增加5618元,增长23.5%。 居民居住水平提高。至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22平方米,增加0.2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4.49平方米,增加1.49平方米。 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860元,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8315元,比上年增长12.3%。 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根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至2009年末,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电话(移动电话)248部,家用电脑62台,家用汽车18辆。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电话(移动电话)254部,家用电脑13台,空调90台,彩电129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