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双江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5-11 临沧市双江县统计局

七、 金融、保险业

金融系统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 落实支农信贷、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国家助学贷款、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信贷政策,密切关注对辖区内金融风险性信息的监测。存款大幅增加,贷款继续保持增长,现金支出大于收入,货币投放增大。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9402.55万元,比年初增长40.55%。其中变化较大的是:储蓄存款比年初增加11003.49万元,比年初增长25.43%,机关团体存款比年初增加19674.9万元,比年初增长5.37%。年末银行各项贷款余额57633.2万元,比年初增加4324.81万元,比年初增长8.11%。其中变化较大的是:农业贷款比年初增加406万元,比年初增长1.94%,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比年初增加539.95万元,比年初增长35.38%。累计纯投放货币13150.04万元, 同比增加4006.7万元,增长43.82%。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共实现签单保费:654.34万元,其中:企财险:68.4万元;家庭财产险:32.2万元,责任险:3.6万元,机动车辆险:132.38万元,货物运输险:0.04万元,农业险:152.4万元,意外伤害险:15.78万元,全年共支付赔款447.06万元,健康险:20.83万元,交强险:228.77万元;其中:企财险:66.3万元,家庭财产险:32.4万元,责任险:0.04万元,机动车辆险:78.67万元,农业险:150.7万元,意外伤害险:0.05万元,健康险:12.64万元,交强险:106.26万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

科技工作进一步强化。 全县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2万元,科学技术普及经费支出41万元;实施市级科技项目1个。

成立县级学会2个,农村产业协会36个,沼气协会9个。全年举办科普展览2场次,参观人数达21000人;实用技术培训8200人次,招收“农函大”学员1501人;发放宣传资料10500份,宣传挂图23张,展板21块。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5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职教中心1所、初级中学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完小70所、初小24所、一师一校点108个、幼儿园4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在校生28702人,少数民族学生11864人,占41.34%;有在编在岗教职工1883人,其中:专任教师1646人;另有代课教师89人、临时工勤人员3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18%,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初中毛入学率96.27%,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青壮年文盲率降至2%以下;人均受教育年限达6.81年;全县学校总占地面积111597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76240平方米,中学生均校舍面积6.81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6.84平方米。

高中教育教学得到进一步加强,高考又取得好成绩,考生数达339人,比去年增加了51人;上线人数达326人,比去年增加40人;总上线率达96.2%。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拥有综合档案馆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6.53万册;艺术表演团队1个,表演场所1个,电影队1个,刊印县讯《双江》23期,6.9万份。农村文艺宣传队已发展到45支,社区及老年人文艺宣传队11支,民间自发组织的打歌队达100余支。参加全省第六届“彩云杯”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展演节目《纸源》获银奖、《蜂桶鼓舞》、《阿佤与木鼓》分获展演奖。举办了庆祝建国60周年老年人专场文艺晚会,7个队共16个节目; “新中国辉煌六十年”书画摄影艺术展览活动,共展出书法40幅、国画11幅、摄影作品46幅,共计97幅作品。全县建国60周年文艺大赛,共有26个队34个节目,农村电影放映场次3150场,观众人数达660759人次,群众体育丰富多彩,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佤族鸡枞陀螺、布朗族蜂桶鼓舞、射弩,老年人门球、地掷球,广场集体舞等体育健身活动方兴未艾。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广播电视“村村通”、高山台站建设、及数字电视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广播电视覆盖率不断提高。全县拥有100w以上调频转播发射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卫星收转站9450座;广播覆盖率95%; 电视覆盖率95%。

卫生公共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新成效,广大农民提前享受到了新型合作医疗带来的实惠。

全县拥有卫生机构94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4个,乡(镇)卫生院6个,村卫生室75个,学校医务室5个,民营医院1个,个体诊所2个,计划生育服务门诊1个。有卫生技术人员262人,有执业医师101人,执业助理医师30人,执业护士资格75人,病床位331张,实际开放277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12.74万人,参合率达87.17 %。

社会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有效缓解了广大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防治艾滋病及控制霍乱、结核病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10种342例(死亡4例),发病率为205.78/10万,发病数与去年(402例)相比下降14.93%。丙类传染病报告4种422例,发病率为253.91/10万,发病数与去年(75例)相比上升462.67%。

积极应对,全面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全县共接种4393份,疫苗使用率达82.88%。

抓好妇幼保健工作。产妇总数1682人,出生活产数1679人;住院分娩率71.17%,妇女患病率22.73%,全年无孕产妇死亡。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87.33%,婴儿死亡率7.74‰,全年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生。

九、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

社会保障事业整体推进,各项改革措施不断完善。城镇低保工作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全面启动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解决了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县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0402户68824人次,发放保障资金912.31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4.42万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171.64万元。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05.22万元。

积极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全年新增就业705人,城镇年末登记失业人数64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全县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177 期  7029人,转移6215人,全年累计转移收入达3594.4万元。

扶贫工作以基本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促进低收入人口增收为目标,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全年完成4000人脱贫目标,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