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5-01 宜春市统计局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在建的128个重点工程项目,全年到位资金92.5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89.1亿元。一批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明月山机场、昌奉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洪屏电站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正在抓紧准备开工;昌铜高速公路获批复立项,杭长高铁客运专线、咸宜吉铁路、丰电三期火力发电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樟树新干盐化工基地铁路专用线全面开工建设,高胡一级公路竣工通车。

房地产市场呈现回暖势头。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42.9亿元,增长7.7%。全市商品房销售走出低谷,交易活跃旺盛。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31.03万平方米,增长50.6%;商品房销售额44.7亿元,增长71.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18.55万平方米,增长55.8%;住宅房屋销售额41.24亿元,增长81%。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购销两旺。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1亿元,同比增长18.7%。受政策推动,农村市场呈现出繁荣活跃景象,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8.2%和18.8%。消费结构升级类商品继续畅销。体育娱乐用品、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销售额分别增长52.3%和48.8%。汽车消费成为最大的消费亮点,实现零售额5.29亿元,同比增长4.45倍。城乡消费市场结构改善。全年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1.5亿元,同比增长18.9%;农村实现零售额134.6亿元,同比增长18.6%,城乡差距由上年同期的1.2个百分点缩小为0.3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逆势上扬。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我市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确保了外贸出口的逆势上扬。全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93亿美元,同比增长8.84%,其中外贸出口3.3亿美元,同比增长15.7%。

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围绕全市十大产业基地和中心城区“六大产业”,以深入开展“产业招商百日大会战”和“项目落地百日大会战”活动为依托,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促使开放型经济顶住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负重前行,逆势发展。全年共引进项目288个,其中投资超亿元、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分别达66个、12个,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宜春经济开发区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4个,丰城新高焦化、上高东新鞋业、高安罗斯福陶瓷、樟树宏宇化工等一大批外资超千万美元、内资超亿元的项目纷纷落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26亿美元,增长10.93%,其中现汇进资1.16亿美元,占进资总量的35.71%。实际引进市外资金165亿元,同比增长12.40%,其中利用省外资金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34个,居全省第一位,实际进资135.07亿元,同比增长26.06%。

重大产业建设项目取得突破。中心城区锂电新能源、医药、建材、机电、服务业、油茶等六大产业强势推进,特别是锂电新能源产业列入全省第四个千亿元工程和省重点发展产业,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锂电产业园,并被批准为“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丰城富硒产业基地获“中国生态硒谷”称号、赣中再生金属集散市场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单位;奉新纺织基地被授予“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丰城华伍制动工业制动器、袁州飓风化工乙撑胺、济民可信金水宝系列产品等项目被列为省政府高新产业重大项目。

七、城市建设

城市创建有声有色。2009年,全市城镇化率达38.82%,同比提高1.65个百分点。宜居城市创建达到上榜城市标准,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管理暗访连续5年排名全省第一,新增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5张城市名片。万载获省级卫生城称号,丰城通过省级园林城市评审,靖安被命名为首批省级生态县。樟树、上高、丰城、高安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运行,其余各县进入试运行阶段,中心城区污水处理一期续建工程投入运行,污水处理能力达8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城市扩张战成果突出,已实施城建项目67个,总投资达40亿元。中心城区亮化改造工程开始启动。“13579”绿色工程顺利推进,完成投资1.7亿元,新增绿地面积50.76万平方米,改造绿地面积20.42万平方米。人口倍增计划成效明显,中心城区总人口达45万。通过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市民的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月亮文化节暨经贸活动周、全国第40届樟树药交会,尤其是“宜春月·中华情”央视中秋晚会获得海内外高度赞誉。万载县成功举办首届海峡两岸花炮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八、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4191.286公里,等级公路里程9412.632公里;全市通水泥(油)路的行政村达到 2443个,通畅率96.5%。具备1000吨以上货轮通航能力的樟树港成为赣江三大码头之一;正在建设的宜春明月山机场,离市区仅5公里。客货运输营运能力得到增强,全年公路汽车客运量5871万人,增长14.6%;旅客周转量30.92亿人公里,增长19.1%;公路、水路货运量10436.3万吨,增长119.3%;货物周转量272.4亿吨公里,增长503.7%。全社会汽车拥有量12.8万辆,增长28.6%。

邮电通信服务功能日臻完善。邮电通信服务质量不断改善,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32亿元,增长 7.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6亿元,增长16.1%;电信业务总量15.72亿元,增长5.6%。固定电话用户56.62万户,下降32.2%,其中住宅电话53.34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9.70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207.9万户,增长21.8%,移动电话普及率37.8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15.34万户。

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全年共接待游客669万人次,同比增长28%;实现旅游总收入47.38亿元,同比增长28.8%。在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月亮文化节尤其是“宜春月·中华情”央视中秋晚会的带动下,“十一”黄金周全市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旅游品牌创建取得新进展。2009年,我市相继获得“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城市”和“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称号。成功举办首届明月山国际华文作家写作营, 有效提升了景区发展软实力。

九、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长。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全市金融运行保持了稳健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80.8亿元,较年初增加157.6亿元,增长25.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46.77亿元,较年初增加36.2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45.69亿元,较年初增加97.23亿元。信贷融资力度加大。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4.6亿元,比年初增加108.4亿元,同比多增50.9亿元,比年初增长36.6%。2009年新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8家,高安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成为全省首个注册资本过亿元的县级信用担保机构;赣州银行宜春分行成功进驻。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力度不断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