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平度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5-01 青岛市平度市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全市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40.6亿元,增长24.8%。一产完成投资5.1亿元,增长104%;二产完成投资162.6亿元,增长22.5%;其中工业投资累计完成156.4亿元,增长23%,占规模以上投资的65%;三产完成投资72.9亿元,增长26.3%。全市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开工建设32项,竣工22项,累计完成投资20.6亿元。

房地产业。全市房地产投资完成13.7亿元,增长101.3%。全市商品房屋施工面积为143.3万平方米,增长58.3%;商品房销售面积48.53万平方米,完成商品房销售额15.07亿元,增长39.9%。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道路交通建设。全市国省县乡村道通车总里程4893.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7.1公里,国道188.2公里,省道506. 6公里,县道353公里,乡道536.9公里,村道3308.7公里。其中公路沥青路面里程为1496.379公里,沥青路面公路覆盖密度为47.12公里/百平方公里;水泥路面公路里程为1796.848公里,水泥路面公路覆盖密度为56.57公里/百平方公里。现有沈海(同三)、荣潍(潍莱)、荣乌(威乌)、青新、新潍五条高速公路纵横东西南北。交通条件的进一步优化,为全市经济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全市拥有线路班车499辆,出租车134辆,公交车辆数248辆。其中线路班车高级客车99辆,中级客车183辆,普通客车217辆。公交线路条数30条,总线路长度645公里,线路辐射城区主要街道、小区及商业区。

邮电通讯业。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7964.84万元,增长6%;订销报纸19.15万份,增长6%。电信业务总量18535万元,增长3.9%。新发展电话用户13987户,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7.35万户,较去年下降10.6%。其中城市用户5.95万户,农村用户21.44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数分别为42部、17.5部。

旅游经济。在全市旅游系统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旅游资源开发步伐不断加快,旅游客源市场继续扩大,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稳定增加,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旅游市场秩序更加有序,旅游安全工作有效加强。到目前为止,共接待海外游客4.5万人次,同比增长26.3%,国内游客112万人次,同比增长8.2%,实现旅游收入8.1亿元,同比增长8.3%,旅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

六、国内贸易

在国家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拉动下,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亿元,增长18.1%。城乡市场均衡发展,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83.2亿元,增长19.9%;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 79.8亿元,增长16.4%。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2亿元,增长15.6% ;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8亿元,增长16.8%,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3亿元,增长22%。

七、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01个,合同外资额16558.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634.3万美元,分别增长12.2%、-11%和-16.7%。项目质量有了较大提高,过千万美元的项目5个,平均投资额2496.8万美元。

外贸出口。与世界14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的经济贸易关系,出口产品达到66个大类,1200余种,自营进出口企业达到90家。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118376万美元,同比下降8.0%;累计完成外贸出口89082万美元,同比下降5.5%。贸易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一是对韩国市场的依赖程度降低,对韩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为34%,同比下降6.5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明显减弱,多元化格局进一步形成;二是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总值的55.5%,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能力和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

八、财政和金融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62亿元,增长13.8%,地方财政支出29.1亿元,增长18.1%。全市税收收入完成18.09亿元,增长9.9%,其中民营经济税收完成11.12亿元,占全部税收的61.4%。

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15.9亿元,较年初新增32.3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为167.7亿元,较年初新增15.6亿元。金融贷款余额为101.9亿元,较年初新增33.4亿元,增长48.9%。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全市鉴定科技成果12项,其中4项达国际先进水平,7项达国内领先水平,1项达国内先进水平。取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申报并被认定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3家。申报并被认定青岛市科普示范基地3个,平度市科普示范基地15个。明村大黄埠无公害西瓜、樱桃、西红柿基地被省表彰为科普惠农示范工程先进单位。青岛市地震前兆监测台网平度子台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并投入了正常运行,实现了我市多年来无地震前兆监测手段零的突破。

教育事业。年末全市共有学校263所,教职工13712 人,在校生16.22万人。其中,高中8所,在校生1.81万人,较去年减少1912人;初中46所,在校生4.89万人,较去年增加2963人;小学201所,在校生8.46万人,较去年减少4480人;职业学校7所,在校生1.06万人,较去年减少218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达10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45处,其中影剧院20处,文化馆1处,科技文化中心30处,博物馆3处,图书馆(含乡镇图书室)31处。推出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5000余次,其中大型文化活动200余次,各类艺术团体演出200余场次,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全市在地市级以上发表、参展、参演作品200余件。2009年,启动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每月为每个行政村放映一场公益电影;青岛、平度两级投资418万元建设了348个“农家书屋” ,从而使全市“农家书屋”达到739个。

卫生事业。2009年,31个镇(街道、开发区)的村级卫生室实施了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建立了防保站,全市有113.64万名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100%,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医疗机构1189处,其中公立医院、卫生院33处(含妇保院),民营医院6处,厂企学校卫生室32处,个体诊所96处,村级一体化卫生所904处。各类医疗机构拥有医疗床位2766张,卫生技术人员2992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人员1140人,占38.1%。

体育事业。全市开展了27次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向青岛市以上体育部门输送体育后备人才35名。培养出20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先后获得“全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山东体育彩票销售先进市”、“青岛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