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地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6-26 昌都地区统计局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7883万元,比上年增长20.76%。其中:地区本级财政收入11519万元,比上年增长19.36%;县级财政收入16364万元,比上年增长21.77%。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完成增值税1657万元,比上年增长6.63%,完成营业税7418万元,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4.8%。

全年完成财政总支出265940万元(含政府性基金支出1937万元),比上年增长18.34%。其中:地区本级财政支出77049万元,比上年增长5.37%;县级财政支出188891万元(含政府性基金支出1937万元),比上年增长24.6%。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7.7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5.25%。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8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35%。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 99.0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8%;累计现金支出107.5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5.54%。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8.49亿元。

全年地区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431万元,比上年增长5.01%。全年共支付各类赔款1508万元,比上年增长95.47%。

八、教育

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1所,招生452人,在校生1760人,毕业生623人;中学17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高中招生1535人,在校生4730人,毕业生1713人;初级中学15所,初中招生11390人,在校生32752人,毕业生10542人;小学199所,招生11149人,在校生68384人,毕业生11745人。年末幼儿园在园幼儿751人。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23%,与上年略有下降。

九、文化、卫生

年末全区共有各级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站)222个,各类专业文艺演出团体1个,民间艺术团3支,群众性业余演出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电视转播台11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4座,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0.05%和90.1%。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2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治机构)1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个。实有病床床位1356张,其中医院716张。卫生技术人员699人,其中执业医师407人。每千人病床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达到了0.47张和0.92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地区总人口为641784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死亡率为4.39‰,自然增长率为8.04‰。其中农牧民人口为570477人,占总人口的89%,非农牧业人口71307人。

全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144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为718.09元;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为2097.77 元;人均财产性收入为59.46元;人均转移性收入为268.6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为11659元,较上年增长8.6%。

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支付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确保了参保人员及时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6585人,参加失业保险9554人,参加工伤保险8504人,参加生育保险17371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5180人,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3529人。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农牧民免费医疗标准提高到140元/人。全地区城镇居民共有22737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发放低保救济金1464.75万元。农村居民有63515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发放低保救济金3179.5万元。年末全地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床位780张,收养各类人员123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93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物)7万元。

注:

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昌都地区统计年鉴—2009》为准。

2、 交通、邮电、旅游、财政、金融、保险、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社会福利和保障方面的数据均由地区有关部门提供。

3、GDP、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