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珠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对外经济贸易 对外贸易有所下降。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区实现海关进出口总额19.9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2%;其中进口总额7.61亿美元,下降7.6%;出口总额12.38亿美元,下降2.0%。出口总额中,来料加工实现出口1.47亿美元,下降17.6%;涉税出口10.90亿美元,增长0.5%。出口份额较大的地区和国别为香港和美国,分别占全区出口总额的16.1%和13.7%。全年全区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4宗,合同利用外资0.37亿美元,下降78.8%;实际利用外资1.22亿美元,增长5.8%。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2009年末,全区小学在校生7.91万人,比上年下降4.1%,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为100%,小学学年巩固率为98.9%;全区初中在校学生3.41万人,微降1.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4.4%,初中学年巩固率为99.2%;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51万人,下降3.6%,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8.7%,高中学年巩固率为99.4%;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0.53万人,增长4.9%。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2009年,我区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新评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家、软件企业1家、市重点软件企业2家、市重点动漫企业1家、市民营科技企业9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4.61亿元,比上年增长8.1%。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2009年末,全区有群众业余文艺团队10个,全年共组织文艺活动92次;举办文艺培训班275次,培训人数8200人次;图书馆总藏量27.79万册,总流通人次44.99万人次;组织各类讲座20次,参加人次3000人次。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2009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74间,其中医院22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4间,门诊部43间,卫生所、医务室154间,其他卫生机构11间;拥有医疗床位6796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986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531人,注册护士3592人。医疗卫生机构加大扩建和更新改造力度,全区医疗机构新增竣工房屋面积64381平方米。 体育事业扎实推进。全年共参加省、市体育活动26项,其中承办省、市级活动3项。开展区级体育活动12项,参加活动市民6 万余人次。全年新增篮球场4片,截至年底共有268片;新增健身路径64条,截至年底共有263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6.6%,市民体质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7%。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下降。2009年末,全区户籍人口93.7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4万人,增长 1.56%。全区人口出生率8.40‰,死亡率6.00‰,自然增长率2.40‰,分别比上年下降0.52、0.38和0.14个千分点。 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2009年,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8.77亿元,比上年增长9.7%;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0376元,增长8.3%;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5905元,增长8.8%,恩格尔系数为36.9%。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09年末,全区各险种参保人数合计117.81万人,比上年增长36.1%。其中参加养老保险17.69万人,增长19.5%;参加失业保险18.21万人,增长78.4%;参加工伤保险19.14万人,增长31.9%;参加生育保险8.89万人,增长81.1%;参加医疗保险53.88万人,增长27.9%。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2009年末,全区共有收养类社会福利单位15个,比上年减少1个;床位947张,增长39.3%。全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有4619户、10246人,全年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3843万元,居民最低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十一、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 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2009年,全区共发生安全事故4起、死亡5人,无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089,比上年下降38.6%,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1.3348,比上年下降7.4%。 绿化工作持续推进。2009年,我区全力推进上涌(瑞宝)果树公园,龙潭果树公园,广州大道南绿化广场,敦丰路绿化小游园,南洲路绿化小游园,南田路绿化小游园,新港路、滨江路、江南大道、东晓路等“迎亚运,四位一体”道路绿化升级改造工程,全年新增公共绿地面积69万平方米。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2009年,我区大力推进河涌整治,实施引水补水工程。9条重点河涌整治中黄埔涌和龙潭涌已完工,完成4个调水补水连通主体工程。清理印漂洗污染企业447家,每年减少向河涌直排工业废水936万吨,主要河涌的平均污染指数下降45.2%。重点整治辖区内500家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饮食服务企业,饮食服务业扰民投诉下降34%,城区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部分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产值、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