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珠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海珠区统计局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各项经济工作部署,全力“促增长、促发展、保民生、保稳定、抓落实”,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全区经济经历了年初的低迷、上半年的企稳回升,到下半年逐月回暖向好。全区经济呈“增长提速、位次前移”的良好发展势头,多数经济指标好于预期,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和谐稳定。 一、综合 经济总量跃上500亿元大关。据初步核算,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GDP)达到561.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1亿元,下降0.2%;第二产业增加值108.06亿元,下降0.5%;第三产业增加值450.87亿元,增长12.6%。全年四个季度的GDP累计增长速度分别为8.0%、8.1%、9.2%和9.6%,GDP增长速度呈逐季加快的趋势。 第三产业比重首年突破八成。随着广交会整体搬迁的带动,以及“退二进三”工作的推进,我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0.4:23.4:76.2调整为2009年的0.4:19.3:80.3,第三产业的比重首年超过八成,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在全市六个中心城区中,我区成为继越秀、天河区后,第3个三产比重超过八成的区,中心城区功能初步显现。目前,服务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区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占全区GDP的比重分别达到31.0%、15.0%和14.7%,工业所占比重从上年的第二位退居第四位,仅为13.3%,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 财税收入平稳增长。2009年,全区实现税收总额88.18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国税收入35.03亿元,增长7.8%,为区财政贡献收入3.97亿元;地税收入53.15亿元,增长8.4%,为区财政贡献收入17.24亿元。全区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37亿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2.0%。其中,营业税收入8.04亿元,增长16.6%。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3.15亿元,增长7.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36亿元,增长12.6%;教育支出6.19亿元,增长11.5%;医疗卫生支出2.02亿元,增长11.0%。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2009年末,全区实有从业人员39.11万人,比上年增加2.86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企业)从业人员19.97万人,增加0.56万人;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7.56万人,增加2.23万人;农牧渔业劳动人员1.57万人,增加0.07万人。本年登记失业人员3.91万人,比上年下降1.9%;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0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78.4%;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员0.79万人,下降4.4%。 二、农业 农业生产有所下降。2009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4.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7%。全年蔬菜总产量2.79万吨,下降24.9%;水果产量1.82万吨,下降4.2%;水产品产量6941吨,下降22.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逐步回暖。2009年初,我区的工业生产处于最为低迷的状况,工业产值一直负增长,其中6月份更跌至全年最低位的下降11.9%。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从8月份开始,我区的工业生产逐渐企稳回升。8-12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月产值连续五个月实现正增长,但因上半年缺口较大,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仅275.90亿元,仍比上年微降1.0% 工业六大支柱行业呈“两升四降”。 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分别实现工业产值20.76亿元、10.3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1.8%和6.7%。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塑料制品业四行业分别实现工业产值33.96亿元、25.78亿元、21.22亿元和10.42亿元,则分别比上年下降14.7%、11.7%、1.9%和5.6%。 工业经济效益下滑。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我区工业企业盈利状况欠佳,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7.5%,比上年下滑4.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由上年的盈利2.24亿元,转变为亏损0.6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24.6%,亏损企业亏损额12.02亿元,增长94.0%。 建筑业产值下降。2009年,全区资质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35.80亿元,比上年下降11.0%,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23.06亿元,下降11.6%;安装工程产值10.57亿元,下降9.8%;其他产值2.17亿元,增长36.4%。资质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工程结算收入252.75亿元,下降1.0%;实现利润总额13.09亿元,下降21.9%。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止跌回升。按法人在地统计口径,2009年全区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9.16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2.96亿元,增长54.0%;更新改造投资48.00亿元,增长36.9%;房地产开发投资118.20亿元,增长0.4%。按三次产业划分,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0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0.0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6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7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20.4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6.2%。全年四个季度的投资累计增长速度分别为:-18.6%、-22.3%、+4.5%和+18.3%,投资增长速度呈逐季加快的趋势。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2009年,我区共推进234个城建项目,总投资约50.4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量均为历年之最。基本完成了南洲路延长线(南洲水厂~华南快速干线)、怡乐路等6项市政道路新扩建工程,推进滨江路、新港路等14条主干道和7条次干道“四位一体” (包括立面整饰、道路大修、绿化升级、光亮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全年新增道路面积101.7万平方米。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009年,辖区内治水和截污工程完成投资23.20亿元,其中区治水任务完成投资10.20亿元,海珠湖完成投资4.70亿元,截污工程完成投资8.30亿元;广东珠江纺织博览中心完成投资6.51亿元;迎亚运市政道路两侧综合整治工程完成投资5.50亿元;保利世界贸易中心完成投资4.42亿元;广交会琶洲展馆完成投资2.86亿元。 商品房销售增长。按项目在地统计口径,2009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35.7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0%;商品房销售金额171.04亿元,增长18.3%;商品房销售均价为12602元/平方米,比上年上涨11.6%;商品房施工面积698.37万平方米,下降14.7%;商品房空置面积48.54万平方米,下降3.1%。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增速平稳。2009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30.82亿元,增长12.8%,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9.94亿元,增长18.1%。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前三位的商品类别分别为汽车类45.24亿元,增长19.6%;石油及制品类33.52亿元,下降3.2%;食品饮料烟酒类28.99亿元,增长8.8%。 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全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156.89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批发额826.06亿元,增长29.9%;全区年销售额超亿元商业企业有86家,比上年增加22家,实现销售额439.20亿元,增长10.1%。 商品市场交易活跃。2009年,全区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15家,年成交额达455.77亿元,比上年增长3.4%。成交额超百亿元的商品类别有针纺织品类和汽车类,其中针纺织品类商品成交额245.35亿元;汽车类商品成交额115.12亿元。 六、服务业 服务业增长势头良好。在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我区服务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09年,全区其它服务业实现总产出365.04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62.6%。以会展业为龙头的商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4亿元,增长13.7%。全区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商务服务业60.73亿元,增长10.4%;物业管理和房地产中介服务业17.21亿元,增长8.8%;专业技术服务业14.36亿元,下降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