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灌云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6-23 连云港市灌云县统计局

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崛起苏北争一流,建设美好新灌云”的总体奋斗目标和“主攻一个重点,强推三大产业,实施五项工程”的年度任务,牢固树立“谋划比计划更重要、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实干比说教更重要、团队合作比个人奋斗更重要”的理念,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强劲态势,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连续四年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据初步统计,全县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3.84亿元,比上年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2.96亿元,比上年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32.56亿元,比上年增长2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648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20.3%。一、二、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9.4:42.2:28.4调整为28.3:44.4:27.3。

一、农林牧渔业

2009年,全县农村工作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三农”工作全局,构建以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为中心,以发展农业设施栽培为重点,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农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与优势产业的快速成长,抓好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加快农业产业化推进步伐,特色农业基地初具规模,不断规范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3.84亿元,比上年增长6.5%,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35亿元,比上年增长8.5%。

种植业稳定增长。全年种植业产值30.78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47.1% , 比上年增长15.2%。2009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81.8万亩,比上年增长1.6%;粮食总产量达到85.73万吨,比上年增长2.9%;粮食亩产为472公斤,比上年增长1.5%。其中:夏收粮食播种面积为80.01万亩,比上年增长2.1%;夏粮亩产为390公斤,比上年增长1.6%;夏粮食总产量为31.2万吨,比上年增长3.7%;秋收粮食面积为101.81万亩,比上年增长1.1%;秋粮亩产为535公斤,比上年增长1.3%;秋粮总产量为54.50万吨,比上年增长2.4%。

林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年实现林业产值17008万元,比上年增长22.0%,完成成片造林7.4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3万亩,植树总量1060万株,植树造林先进县通过省验收。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牧业完成产值2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占全县农业产值的33.7 %。全县猪、牛、羊和家禽出栏分别达到52.2万头、3.0万头、12.5万只和815.1万羽。肉类总产量5.6万吨;禽蛋产量2.5万吨;牛奶产量0.8万吨。猪、牛、羊和家禽存栏分别达到42.2 万头、7.0万头、16.0万只和529.4万羽,畜牧业发展后劲充足。

渔业生产保持平稳。全年实现渔业产值达6.08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全县水产品产量3.86万吨,比上年增长2.1%。其中海水水产品为9850吨,比上年增长13.3%;淡水水产品为28750吨,比上年下降1.1%。

农业设施栽培快速推进。大力实施新一轮高效农业发展规划,迅速启动宁连高速、沿海高速、324省道沿线高效农业产业带建设。全县新扩设施栽培近10万亩、花卉苗木1.2万亩,新建、扩建千亩以上连片示范园区14个。新发展规模养殖小区10个,规模养殖场户110个。兴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高科技农业展示厅、高效农业新技术培训中心投入使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0个,新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2个,申报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2个。获得省高效设施农业先进单位。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面落实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和农业保险等惠农政策,全县稻麦等大宗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全面完成新沂河影响工程和燕尾闸除险加固工程。通榆河北延工程顺利推进,初步具备送水条件。投入农村水利建设资金6045万元,完成水利土方1386万方,整治沟塘1209个。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农机保有量增长迅速,新增各类农业机械952台,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机总动力达83.81万千瓦时,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

二、工业、建筑业

2009年,全县上下继续突出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力推进落实工业发展的超常举措,加强大企业的生产运行调度和大项目的组织推进落实,围绕“一城一港四区”生产力布局,着力抓好规模企业培育和重点项目的督查考核,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了机械制造、船舶制造、清洁能源、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体系,产业特色日益明显,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工业经济呈现出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1.88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43.26亿元,比上年增长38.7%。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创产值106.7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4.5%,比上年增长41.6%。

工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3.86亿元,比上年增长52.3%;实现利税总额15.33亿元,比上年增长47.3%,其中:利润99031万元,增长54.1%;产值销售率达99.0%,较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28.9%,比上年下降11.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由上年的   6.45次调整为7.42次,快0.97次。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不同幅度的升降。年产棉纱9171    吨,比上年增长2.61 %;服装429.35万件,比上年增长24.22%,其中针织服装322.12万件,比上年增长13.44 %;人造板30.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1.14%;商品混凝土18.1万吨,比上年增长31.9%;化肥(折纯)4030万吨, 比上年下降81.3%;合成氨5045万吨, 比上年下降83.2%。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3.5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11.4%。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8.5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20.7      万平方米,占71.6%;建筑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年末从业人员12483人,增长27.2%,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970人,增长7.0%,占从业人员的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