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01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努力扩大内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综 合 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074.23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64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505.63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435.96亿元,增长9.7%。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034元,比上年增长8.4%。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3.5:46.5:40.0调整为12.3:47.1:40.6。2001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91.11亿元,比上年增长21.7%,是近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68.56亿元,增长23.9%。财政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8.48,比上年提高1.02。 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难点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民增收难度大;企业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不强,经济效益整体水平不高,中小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外贸出口、利用外(台)资形势趋于严峻;下岗职工、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仍较困难。 农 业 2001年,我市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克服2号台风正面袭击我市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保持稳步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2.64亿元,比上年增长0.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5.39亿元,增长0.8%。在种植业产值中,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由上年的29.73:70.27调整为25.25:74.75。粮食总产量124.77万吨,比上年下降11.1%;经济作物生产在结构调整中有增有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100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扶持和发展。 积极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蔬菜优质品种增多,生猪、蛋禽基地生产形成规模。2001年全市蔬菜总产量237.38万吨,比上年增长0.6%;肉类总产量26.15万吨,增长6.4%;水产品产量145.93万吨,下降0.3%。 加快全国城乡绿化一体化试点工作,造林绿化,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全年完成造林总面积达2398公顷。 乡镇企业持续发展。2001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157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实现利润49.50亿元,增长8.1%;税金31.14亿元,增长15.9%;乡镇企业出口交货总值269.36亿元,增长4.9%。 工 业 2001年,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2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全部工业总产值1407.26亿元,增长11.0%;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总产值787.44亿元,增长13.7%,其中国有及控股工业增长13.1%;股份制工业增长17.4%;集体工业下降21.3%;“三资”工业增长14.8%。 建筑业继续强化行业管理、提高工程质量。2001年,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82.41亿元,比上年增长9.3%。年末全市共有17家建筑业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贸易、物价 2001年,我市商贸市场蓬勃发展。市场建设与盘整步伐加快,水产批发市场(二期)贝类水产品交易中心、再就业库存商品市场、妇女儿童用品专业市场等相继投入运营;清理整顿化工市场取得阶段性成效,实现了化工产品销售集中经营,专业市场的辐射力明显提高。2001年末,市区拥有各类市场156个,总经营面积达127万平方米。会展业发展迅速,成功举办了中国商业博览暨中华老字号会成立大会、2001年首届服装服饰博览会等7场大型会展活动;为提高“榕货”的市场知名度,在成都、长春等地举办福州名优新特产品展销订货会,并组织“大篷车”赴汕头等地开展促销活动。实现了福州地产品与大型商贸企业、大型超市的对接,全市已有300多家供应商、7000多种地产品进入麦德龙、沃尔玛、好又多等各大商场。通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发展新型流通方式、增加信贷消费等措施,促进全市消费市场稳中趋活,2001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86.28亿元,增长9.8%,分城乡看,市的消费品零售额248.11亿元,增长10%;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38.18亿元,增长9.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13.7亿元,增长10.7%;餐饮业营业额44.95亿元,增长7.4%。 2001年,市场物价持续走低,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以上年为100)98.7;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99.0,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5.8,消费品价格指数97.4。 固定资产投资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继续实施“东扩南进”战略,加快金山、鼓山新区建设;开工建设二环路三期工程。全面推进棚屋区改造工程,苍霞新城竣工落成,回迁户入住新居。随着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实施、住房消费信贷的推行,房地产一、二级市场交易活跃。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57.07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额60.86亿元,增长17.7%,更新改造投资额27.53亿元,增长2.6%;房地产开发投资额89.52亿元,增长18.0%。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乌山路口高架桥、上渡路、前横支路、宁化支路等道路建成通车;由7个地下通道3座过街天桥组成的五一路、五四路“畅通”工程于国庆节全面竣工,城市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2001年末,城市道路总长912.1公里,比上年末增长0.6%。全年新增公交车辆155辆;新辟、延伸线路13条,年末公交车营运线路达89条;日客运量达82万人次;新建、改造候车亭40座。2001年,城市供水能力达128.9万吨/日;液化气供气总量4.59万吨,城市气化率达85%。全年城市用电量达54.83亿千瓦时,其中生活用电13.6亿千瓦时,分别比上年增长12.6%和24.5%。 加强城区绿化、美化建设,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金牛山公园一期和江滨公园向游客开放。2001年,城市新增公园面积43.22公顷,新增园林绿化总面积184.7公顷,新增公共绿地面积39公顷。2001年末,城市园林绿化覆盖总面积3594.45公顷,公共绿地面积824.92公顷;拥有公园32座,总面积692.85公顷;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04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