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01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对外经贸 2001年,我市成功举办了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海峡科技产品交易会以及第五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福州专场等招商活动,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简化审批手续,清理税外收费。扶持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外贸出口,积极支持企业争取进出口自主经营权,2001年全市共有89家内资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200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53.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出口总额29.99亿美元,增长10.4%,其中外资企业出口25.12亿美元,增长6.9%;内资企业出口4.86亿美元,增长33.0%。 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项目315项,协议金额10.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2%;实际利用外资额10.02亿美元,增长25.1%。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5684万美元,完成营业额5850万美元,期末在外人员7261人。 旅游业以市场化、产业化为运作新机制,依托重大节庆和重要活动,充分展示福州优秀旅游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603.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9%;境外游客人数28.88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12.48万人次;港澳同胞5.56万人次;台湾同胞10.83万人次。 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进一步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业实现增加值98.16亿元,比上年增长7.3%。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罗长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福州连接线等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各种运输工具完成的货运量:铁路260.2万吨,比上年增长2.7%;公路5056万吨,下降0.9%;水运1985万吨,增长0.5%;民航3.12万吨,增长4.8%。各种运输工具完成的客运量:铁路44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7%;公路9486万人次,增长12.3%;水运17.28万人次,下降46.0%;民航112.96万人次,增长6.0%。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2961.29万吨,比上年增长22.1%;旅客吞吐量0.65万人次。 邮政电信业快速发展。2001年新增程控交换机38万门,年末程控交换机总容量206万门。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0.76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年末城乡电话用户153.6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4.6%;无线寻呼用户63.32万户,下降40.7%;移动电话用户151.11万户,增长38.2%;全市共有IC卡电话15351部,其中市区9963部。开始建设IP城域网和宽带接入网,2001年末,全市因特网用户达43.67万户,比上年增长1.18倍。 金融保险 金融形势稳定,存款增加,贷款投放力度加大。200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51.0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59.09亿元,增长15.4%。;各项贷款余额1157.15亿元,增长31.0%,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59.4%,主要是罗长高速公路、个人住房贷款、农村电网改造等中长期贷款增幅较大。全年现金累计净回笼1.07亿元。 2001年全市财产险保费收入6.3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寿险收入10.9亿元,增长61.1%,健康和意外伤害险收入0.8亿元,比上年下降37.5%。全年财产险赔款支出3.4亿元,赔付率53.25%;寿险年金给付0.46亿元,满期给付0.38亿元,死伤医疗给付0.11亿元。 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面推进科教兴市,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得到发展。全年共实施星火计划116项,火炬计划28项,其中STAR3600自助缴费终端等15项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2001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330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年末拥有经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63家,其中13家被国家科技部列为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4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闽东南电子与信息产业基地”;福州软件园入园企业达150家。2001年,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7.32亿元,实现利税10.39亿元,出口创汇2.33亿美元。全市共有32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奖。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发展。2001年,新办民营科技企业138家,年末全市民营科技企业达740家,全年共获得科技成果及专利项目160项。全年共组织大型科技下乡活动25场。 教育改革继续深化,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2001年,实施了18所市属中学下放到各辖区管理;鼓山新区小学、锦江小学等新区学校建设步伐加快,上街大学城动工兴建。2001年,全市拥有高等学校14所,在校学生9.15万人,专任教师5267人;普通中学374所,在校学生38.01万人,专任教师2.12万人;小学2272所,在校学生58.74万人,专任教师2.85万人,社会力量办学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拥有民办小学15所,民办中学46所。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在校学生5.23万人,比上年增长24.3%。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艺创作成绩喜人,文化活动健康活跌。电视艺术片《冰心》、闽剧《画龙记》等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闽剧《兰花赋》获“曹禺优秀剧目”奖。开展了纪念建党80周年、“走进美的小区”等一系列大规模群众性文艺活动,组织文化下乡,丰富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2001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14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79个;艺术表演团体19个,艺术表演团体赴农村演出1859场。全市158个乡镇全部实现有线电视联网,完成36个老区基点自然村和少数民族自然村盲点覆盖任务。全市拥有有线电视用户83.34万户,比上年增长22.3%;全年出版图书1708种,15015万册;报纸32种,38391万份;各类杂志141种,4386万册;博物馆、纪念馆17个;公共图书馆14个,总藏书354.8万册。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末,全市卫生机构达1607个,其中医院73个;卫生机构床位19079张,其中医院床位13390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54万人,其中医生1.10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8%和3.2%。2001年末,全市拥有个体诊所、卫生保健所1243个;民营医院8个。体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2001年,我市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共获奖牌11枚;在全国性大赛中共获奖牌62枚;在第九届全运会中共获2枚金牌。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活跃,开展了千人登山、武术表演、“申奥万里行”等大型活动。全市拥有体育场馆2917个,全年共举行县以上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192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