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6-23 松原市统计局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一轮解放思想为动力,坚定信心,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达到815亿元,居全省第三位,同比增长22%,居全省第二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55.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8.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4.7%、18.2%和28.3%。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57.5:24.5调整为18.5:55.9:2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778元,同比增长32.5%。 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是2003年的3.7倍,五年年均增长20.8%。

GDP总量和速度

财政税收再创历史新高。2008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86亿元,居全省第三位,同比增长32.1%,居全省第四位;地方财政收入28.7亿元,增长36.8%,总量和速度均居全省第四位。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是2003年的3.5倍,五年年均增长28.8%。财政支出74.6亿元,增长35%。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和城乡社区服务等重点支出得到加强。国税组织收入62.5亿元,增长31.5%,首次突破60亿元,开创了松原国税事业的新局面。地税组织收入17.2亿元,增长31.6%。税收的持续较快增长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撑。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前高后低走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5.3%,为12年来最高。八大类商品价格“六升两降”,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居住类六类商品价格分别上涨12.5%、5.2%、1.2%、2.1%、2.4%和8.6%;交通及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下降5.2%和6.3%。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上涨22.4%,涨幅比上年提高16.8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6.1万人,其中下岗失业再就业4.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万人,完成劳务输出61.5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输出人数53.3万人;组织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3.9万人,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0.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7.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3%。

二、农林牧渔业

粮食生产首创历史记录。2008年,粮食总产量突破700万吨,达到725.3万吨,居全省第二位,同比增长69%,比2003年增长41.7%,五年年均增长7.2%。

粮 食 产 量

林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继续实施“三北四期”、农田防护林和防沙治沙等生态建设保护工程。完成造林面积4217公顷。

牧业规模养殖稳步推进。全市牧业小区发展到473户,2008年新建标准化牧业小区90个,畜产养殖户达到4.6万户。全市大牲畜存栏59.6万头,同比增长4.6%。其中,牛46.6万头,增长6.2%,奶牛5.4万头;生猪存栏171.6万头,增长17.9%;羊存栏189.5万头,增长3.7%。

渔业生产持续增长。水产品总产量3.4万吨,同比增长9.7%,其中,养殖业产量2.7万吨,增长 8.0%;捕捞产量0.64万吨,增长10.3%。

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 标 单位 2008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 吨 7252942 68.8

油料总产量 吨 237371 73.7

甜菜 吨 155260 76.6

蔬菜总产量 吨 1261343 28.2

水果总产量 吨 29776 7.2

肉类总产量 吨 469674 10.0

猪 吨 217776 14.9

牛 吨 69168 7.2

羊 吨 20139 -5.0

禽蛋总产量 吨 178309 33.2

牛奶总产量 吨 75679 13.2

水产品产量 吨 33850 9.7

出栏生猪 头 2559030 8.9

出栏家禽 千只 76684 1.35

农村生产条件日益改善。农机总动力380.8万千瓦,同比增长15.7%,农用排灌机械动力47.4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5.4万台;小型拖拉机13.1万台。全市农村用电量39830万千瓦/小时,增长7.9%。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有效灌溉面积47万公顷,增长5.6%;机电灌溉面积46.6万公顷,增长5.9%。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加大支农投入。全市以培育新产业、培养新农民、创建新组织为目标,加大投入、加快项目开发,全面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市共落实建设项目300个,投入资金8.2亿元,落实125个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实现了规模与数量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