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高邮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6-08 扬州市高邮市统计局

表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大米

157005

20.33

小麦粉

361844

16.99

配混合饲料

160613

15.58

54008

50.69

服装

万件

6606

16.09

皮鞋

万双

2183

32.31

人造板

立方米

53244

-34.60

钢材

119720

39.20

铜加工材

22811

29.87

铝材

6917

120.00

水泥

151541

11.92

灯具

台、只

2839489

-28.89

工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09年全市主导产业发展迅速,光伏产业、照明器具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分别实现产值44.6亿元和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和37%。建成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7个,曙光公司500千伏超高压电缆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30万吨生物质固型炭综合利用项目启动。重点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增强,规模以上企业累计575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90家,顺大半导体、波司登制衣、曙光电缆3家企业超过20亿元,全市前50强企业完成产值225.79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对全市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1.9%。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24.92亿元,比上年增长29%;实现利税26.04亿元,比上年增长34.9%,其中利润13.39亿元,比上年增长46.6%;亏损企业亏损额212万元,下降87.75%。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7.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5236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工业用电量10831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8%。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3.7%。建安企业多方开拓建筑市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4.3亿元,比上年增长33.8%。承接高层建筑达412幢,其中超高层建筑74幢。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8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9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940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工程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2009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6.09亿元,比上年增长35.2%。其中城镇规模以上项目投资78.79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农村规模以上项目投资41.58亿元,比上年增长50.4%;房地产开发投资8.52亿元,比上年减少1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95亿元,比上年增长46.3%;第二产业投资93.79亿元,其中工业投资92.5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2%和34%;第三产业投资39.34亿元,比上年增长36.9%。

基础设施快速推进。实施第九轮城建十大工程,当年完成投资20亿元,珠光大桥建成通车,通湖大桥顺利合龙;完成通湖路、海潮东路等城区骨干道路黑色化改造,建成通汉路、健民路、珠光北路及北澄子河“五改三”先导段;启动“三馆”和中医院东区工程建设。省道333京杭运河特大桥工程进展顺利;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完成投资3.78亿元,建成110千伏德华、迎宾变电所,创成全国新农村电气化市。

五、国内贸易、开放型经济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6.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0.53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城乡市场均保持良好增长。城市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36.4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专业市场建设取得新突破,总投资2亿元的钢材市场建设进展顺利,总投资2.6亿元的财富农贸城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全市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6家,成交额22.43亿元。

对外贸易降幅不断收窄。全年进出口总额2605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6%,降幅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收窄13.2个和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356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0.8%,降幅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收窄13.2个和13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邮文化节,多次组织小分队赴上海、苏南、浙江、广东和台湾招商,利用春节“凤还巢”、“烟花三月”节、上海推介会等活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成立10个招商分局,大力推进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和企业招商。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4个,比上年增长25.7%;协议注册外资3634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4%;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30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5%。总投资8800万美元的10万吨特种聚丙烯纤维项目已到账2040万美元。

六、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保持平稳。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6.74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29亿元,比上年增长22.1%。人均财政收入3261元,比上年增加574元。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2.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3%。

表三、财政收入分项情况

指标

绝对数(万元)

比上年增长(±%)

财政总收入

267428

20.8

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102889

22.1

# 国税部门完成

27978

5.0

增值税

24326

2.2

企业所得税

3652

29.2

# 地税部门完成

51354

26.3

地方工商税

42445

29.6

所得税

5843

38.1

教育费附加

3066

-16.5

# 财政及其他部门完成

23557

2、上划中央收入

87467

6.4

3、基金预算收入

77072

40.3

金融业务健康发展。全市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力度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全年组织6次银企对接,存贷款都呈现出高开高走的良好态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5.12亿元,比年初增加41.9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33.49亿元,比年初增加21.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9.25亿元,比年初增加28.67亿元,全年新增工业贷款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