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高邮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高邮市统计局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增长促发展、调结构强素质”这一首要任务,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经济运行压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全年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3.24亿元,突破200亿元大关,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7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06.25亿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66.29亿元,增长15.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25940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3797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28409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4159美元。 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全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传统产业在改造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有较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7.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40.1%,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构成比重由上年的19.9:49.6:30.5调整为2009年的19.1:49.8:31.1;第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51.6%和35.8%,其中工业经济贡献率34.8%。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民营经济发展加快,2009年新增民营注册资本85.62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实际利用民资202.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施节能改造项目16个、循环经济项目6个,关闭“三高一低”企业16家,45家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审核。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5.1%,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削减率3.66%,二氧化硫(SO2)排放削减率1.56%。 物价水平略有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8%,涨幅比上年回落5.1个百分点。全年食品类价格上涨3.5%,其中粮食上涨5%,水产品上涨2.6%,蔬菜上涨19.1%,油脂下降29.2%,肉禽及其制品下降4.8%。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8%,衣着类下降6.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8%,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居住类下降2.6%。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出台一系列稳定和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全年采集就业岗位3.06万个,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6万人。年内多次举办大型或专项招聘会,推荐就业7204人,4890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年受理各类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5.7万件,办结率99.9%。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推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通过省依法行政示范点复核验收。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加强部门权力内控体系建设。多渠道倾听民声民意,积极解决难点、热点问题,政府公开电话和“寄语市长”回复率均在99%以上。全年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224件、市政协委员提案268件,办复率100%,落实解决率50.1%,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还比较艰巨,三次产业中服务业比重偏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工业大企业大集团偏少,支撑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点不多;二是财政政策性减收影响仍将持续,刚性支出大幅增加,收支平衡难度进一步加大;三是民生和社会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提高居民收入、医疗、住房、劳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尚待有效解决。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发展良好。全年实现现价农、林、牧、渔总产值71.22亿元(含农林牧渔服务业,不含农民家庭兼营商品性工业),比上年增长8%。其中农业产值2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林业产值1.18亿元,比上年增长3.5%,牧业产值12.64亿元,与上年持平;渔业产值26.3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1亿元,比上年增长9.6%。粮食生产连续六年丰产丰收,全年总产量79.3万吨,比上年增加2.39万吨,增长3.1%。 表一:主要农副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吨 792938 3.1 油料 吨 20936 3.3 棉花 吨 3294 -28 蔬菜 吨 235917 9.4 肉类 吨 42931 16.7 水产品 吨 175788 2.9 生猪出栏量 万头 29.06 15.4 家禽出栏量 万只 980.52 3.4 高效农业加快发展。全年新建现代高效农业面积14.5万亩,其中设施农业2.3万亩,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先进县(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发展,16家扬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全年实现销售46.1亿元,利税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7%和20.1%。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和生产经营方式,新组建农村“三大合作”组织241家,新创“四有”合作经济组织30家,成立了扬州市首家农民专业合作联社。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全年发放惠农“四项补贴”1.1亿元。水稻、小麦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实现全覆盖,兑现理赔金811万元。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投入帮扶资金400万元,20个村和6191户低收入农村家庭实现脱贫。实施农村土地复垦、开发、整理,新增耕地1.1万亩,新建乡村公路75公里,改造危桥79座;实施灌区节水改造第八期工程,龙虬、卸甲线区域供水工程竣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7.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先后在11个乡镇试点实施“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模式;创建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个,创建扬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4个,建成全面小康乡镇9个,新增全面小康村85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向好。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73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43.08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87.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