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江华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6-03 永州市江华县统计局

邮电通信能力不断加强。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达1311.0万元,电信业务总量达1835.0万元。年末全县本地电话用户达39961户;住宅电话34578户,其中:乡村电话用户34513户;小灵通用户4568户;移动电话用户103949户;国际互联网用户7361户。

旅游业加快发展。景区建设稳步推进。秦岩旅游景区被评为我县第一个3A级旅游景区。旅游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爱塞丽雅国际大酒店进一步提升酒店服务质量,通过测评,被评为三星级旅游饭店。姑婆山风景名胜区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运行状况良好,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21.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9139万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510万元,比上年增长23.4%,基金收入3774万元,比上年增长0.4%;完成中央收入4966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地方一般预算支出85460万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545万元,增长14.8%;教育支出21743万元,增长19.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368万元,增长18.3%;农林水事务支出16142万元,增长31.9%。

金融运行稳健。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402852万元,比年初增长22.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6643万元,比年初增长9.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1674万元,比年初增长24.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99260万元,比年初增长20.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1125万元,比年初增长8.6%;中长期贷款余额128135万元,比年初增长28.8%。全县的金融改革和创新,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成为湖南省的金融生态建设先进县。6大金融机构连续十余年盈利。县信用联社成功改制,成为全省第一家从信用社直接改制的农村商业银行。

保险事业稳定发展。2009年保费收入6854.63万元,比上年增长8.0%,支付保险赔付额2230.48万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575.71万元,赔付额893.55万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4471.6万元,赔付额930万元;中华联合保险保费收入807.32万元,赔付额406.93万元,泰康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35万元,赔付额12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95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技术学校3所(含民办2所),初级中学1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完全小学49所,村组教学点220个,幼儿园33所。在校学生69423人。教师4327人,其中:在职特级教师1人,高级职称教师249人,中级职称教师1912人。全县小学、初中的入学率分别为100%、99.33%,小学生、初中生年辍学率分别为0.05%、 2.49%。全年完成5所合格制学校项目建设,以及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校舍维修项目,订购教学仪器设备8600套(件),添置电脑300台,装备学校图书33000余册。初中以上学校(含九年制学校)实行了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共分流中学教职工114人。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2009年,全县共实施各级科技项目13项,经费31.8万元。其中:省级项目15万元、市级项目5万元、县级项目11.8万元。

十、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2009年,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各1个,藏书5.6万册,乡镇文化站23个,全年共为农村人民群众放映免费电影5933场,观众达44.98万人次,全县23个乡镇场普及率达100%,499个行政村普及率达100%。全县有广播电视转播台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53%,有线电视用户12400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1%。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57个,床位1146张;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377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23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50人。疾病防控工作有新成效。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为99.34%,对全县8月龄至14周岁儿童开展免费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目标儿童的接种率达97.1%。全力抗击甲型H1N1流感疫情,局部暴发的甲流疫情被迅速有效控制,防止了扩散,全县没有出现一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并及时开展了对重点人群的甲流感疫苗免疫接种,共接种24700人份。新农合工作有新进展,全县参合人口达到38.06万人,参合率93.7%。共筹集新农合统筹资金3359万元,共支付补偿统筹资金3422万元,新农合统筹基金使用率为100.18 %,比2008年提高近34个百分点,做到应用尽用。住院费用实际补偿率48.33%,比2008年提高3.59个百分点;合计为参合农民减轻住院医疗费用负担350万元。医疗服务工作有新贡献,2009年,全县总诊疗人次达到64.69万人次,住院人数达到3.69万人次,医疗业务总收入达到1.06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16.14%、39.67%和35.94%。全县药品网上集中采购成交额为0.21亿元,药品让利给患者达321万元。医疗器械、卫生材料集中采购交易额为660.19万元,让利给患者达23.15万元。全县无偿献血达993人次,献血总量为30.25 万毫升,占临床用血比例达100.80%,全年临床用血安全无差错。医疗卫生基本建设有新成果,全年卫生系统投入基本建设资金2035万元,其中房屋建筑资金1210万元,医疗设备资金825万元。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认真落实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的实施,争取资金243万元,完成81个村球场的硬化工程。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举办了“展瑶城风采,规划建设杯环城跑”比赛、第三届“漓泉啤酒”杯三人篮球赛和全县篮球联赛。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控制人口增长成效明显。2009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4.97‰,死亡率为4.82‰,自然增长率为10.15‰;年末常住总人口41.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84万人,城镇化率为31.48%;年末户籍总人口47.9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5.03万人,占72.99%。

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继续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认真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等优惠政策。全年全县已婚育龄妇女人数94631人,已落实各种避孕节育措施人数86434例,综合节育率为91.33%,采取结扎、放环(含皮埋)措施80217例,长效节育率为84.77%。全县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4302户。

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667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32人;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413人;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3亿元;扶贫技能培训133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4975人。

社会保障事业持续加强。年末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10977人,实际缴费9221人,完成基金征缴284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完成基金征缴2803万元;失业保险今年新增参保人数1298人,完成基金征缴253.1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增参保扩面2004人,完成基金征缴2000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登记参保人数86032人,缴费参保56003人,征缴基金562.5万元;工伤保险新增参保人数2806人,完成基金征缴90万元,;生育保险新增参保人数2004人,完成基金征缴5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