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的第一年。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确定的总体思路,对内抓改革促发展、对外抓开放搞联合,全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连续四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了全年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54798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192万元。比上年增长7%,比重下降1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07528万元,增长11.6%。比重下降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44078万元,比上年增长10.6%。比重上升3.6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64元,比上年增加524元。 市场物价持续走低。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这是自1978年以来我市零售物价总水平首次出现的负增长;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微涨0.1个百分点。物价的回落主要得益于正确的宏观调控和农业连年丰收;买方市场形成,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 物价的上涨。 劳动就业工作有所加强。年末全市就业人员51.8万 人。其中,城镇职工34.9万 人;城镇个体私营就业人员8.7万 人。分流人员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当年分流企业富余人员3.5万人,累计转岗11.43万人,安置率达70%以上,累计有8万多名下岗职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了转岗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产业结构还不合理,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仍处于低水平,一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比较困难。 二、农业 全市农业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中心,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增加有效投入,提高科技含量,积极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进程。全市农业在局部地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36.2万吨,是历史上的第二个高产年,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1998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吨) 362130 -5.1 其中:水稻(吨) 142328 4.5 小麦(吨) 37539 -29.6 玉米(吨) 67923 -11.2 大豆(吨) 107316 -1.9 薯类(吨) 5718 95.8 蔬菜(吨) 349172 1.4 水果(吨) 2509 8.9 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牧业增加值27968万元,比上年增长9%,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如下: 1998年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32655 27.1 其中:猪肉(吨) 20250 24.1 牛肉(吨) 2031 22.1 羊肉(吨) 373 57.4 禽蛋产量(吨) 17934 17.1 牛奶产量(吨) 8469 73.0 肥猪出栏(头) 257299 23.3 家禽出栏(百只) 54768 30.9 大牲畜年末存栏(头) 53453 3.8 其中:奶牛 3895 40.9 猪年末存栏(头) 171557 22.8 羊年末存栏(只) 53783 9.9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3008吨,比上年增长3.1%。 林业生产取得新进展,1998年全市更新造林面积达63559公顷,比上年增长13.3%,造林质量不断提高,森林防火工作得到加强,现已保持连续18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5.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5%。大中型拖拉机1372台,增长2%,小型拖拉机10441台,增长0.3%,农用排灌机械3207台,增长46.8%;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加强,农田旱涝保收面积18867公顷,比上年增长24.4%。 非农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据市乡企局初步统计,1998年全市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实现增加值4.6亿元,增长16.5%;营业收入14.2亿元,增长19.4%;纯利润0.58亿元,增长18.4%;实交税金0.4亿元,增长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