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奉节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经营成果丰硕,规模以下工业高位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2.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9亿元,比上年增长3.2%;规模以下工业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半壁江山的煤炭行业,一直保持着产销两旺的大好势头,销售价格一路上扬,经济效益节节攀升。全年完成煤炭产量433万吨,比去年增长31.6%,创历史新高。实现了移民搬迁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以来,工业首次成为拉动第二产业GDP增长的主力军,在建筑业增加值下降的情况下,推动二产业GDP继续增长。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1.5%,拉动二产业GDP增长2.1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1亿元,比上年增长3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7亿元,比上年增长5.7%;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3.4亿元,比上年增长51.0%。 民营经济不断壮大,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主导地位日益增强。全年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97%。年末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均为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业和工业企业共2743户,其中个体户2504户,企业239户。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户数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97.9%。 建筑业平稳发展,增幅有所回落。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25亿元,比上年下降12.7%。年末建筑企业26个,新增8个。建筑业从业人员0.46万人。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面降温,投资结构更趋合理。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01亿元,比上年下降21.6%。随着移民迁建工作进入进入尾声,固定资产投资告别了几年来的持续高位增长的基本格局,投资结构由移民住房迁建转向扩大再生产性投资。农、林、牧、渔业投资0.38亿元,工业投资7.34亿元,交通、邮电业投资5.44亿元。交通邮电业投资成为投资增长的又一新的亮点,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132.3%,占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7.2%。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民间投资迅速增长。2004年我县重点项目24个,完成投资总额10.6亿元,竣工项目17个。长江大桥桥面全部连接,即将通车;天然气工程已开通送气;住院部已完成主体工程,进入内部装修;义乌小商品市场已开工,完成场坪等。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的建设工程都进入实质性阶段。全年民间投资8.6亿元,比上年增长54.5%,提高40.9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43.0%,在投资总额下降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高位增长的良好态势。 五、 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业 交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运输能力大幅提高。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6316公里,比上年增加146公里。全县农村公路通车率达84.4%,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全社会客货运周转量9289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0.4%。客运周转量9927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91397万吨公里。 邮政电信事业发展迅猛,电话普及率不断提升。全年实现邮政电信收入1.23亿元,比上年增长25﹪;年末拥有电话用户21万户。固定电话8.53万户,比上年增长0.3%。移动电话、互联网快速发展。移动电话用户12.5万户,比上年增长16.9%,移动电话普及率达14.5部/百人,覆盖率达90%,比上年增长10%,互联网用户3026户,比上年净增1750户。 六、消费市场和利用内资 消费市场销售活跃,社零总额再次实现二位数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批发零售业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餐饮业2.05亿元,比上年增长23.1%。餐饮业增势强劲,对推动社零总额增长的拉动力日趋显现。 商业设施建设日新月异。通过移民迁建,一批现代化商场、超市、市场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县城商贸为核心,集镇商贸中心为重点,城镇商业为基础的城乡贯通的流通市场网络初步形成。批发零售定经营网点个数达8247个,营业面积达98.9万平方米,从业人员4.73万人。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利用境内资金继续增长,全年招商引资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到位资金1.4亿,投入建设5500万元。 七、环境保护和旅游 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力度加大,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新建污水处理厂3座,日处理污水能力4.5万吨;垃圾处理厂1座,日处理垃圾能力 300万吨。完成城镇污水处理率1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29.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28.22% ,人均绿化地面积 4.2平方米。 景区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旅游产业成果显著。对蓄水后的白帝城·瞿塘峡旅游景区及“一江四河”的开发建设,目前已经通过评审,旱八阵工程已草签开发合同;鱼复区依斗门及府城墙复建工程已经完成;奉节—巫山—巫溪旅游金三角总体规划已进入实施阶段。在长江沿线旅游行情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全年共接待旅客98万人次,其中接待海外旅客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8亿元。 八、 科技和教育 发展科技,提高生产率,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全县安排科研经费20万元,承担上级科研项目8个,实施县级科技项目54个,年末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904人,组织实施了“百名科技人员进村活动”。 基础教育上台阶,教育事业再谱新篇。较好地完成了全县范围内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目标,获重庆市教委普通高中事业发展进步奖和信息报送一等奖。全县现有普通中学30所,在校学生55693人;职业高中5所,在校学生3021人;小学561所,在校学生12748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8%;小学升初中率为98.0%;初中升高中率为48.6%;高考升学率为75.6%。高考上线938人,其中重点本科140人,一般本科576人,专科222人(不含高职)。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县校舍建筑面积达10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3%。拥有计算机6076台,比上年增长 6.8%。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创作的《三峡纤夫谣》获重庆市电视台铜奖;舞蹈《朝辞白帝彩云间》获重庆市老年协会文艺调演一等奖;《人间圆了三峡梦》获中国音乐报原创音乐二等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实城乡群众精神生活。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藏书15万册。组织开展文化活动30多场,放映电影近4500场,观众近15万人次。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广播电视覆盖率大幅提升。奉节信息资源港建设项目通过市级验收,农村广播电视光缆联网三期工程全面竣工,广播电视通乡率达83%,通村率达50%。电视台1座,节目31套。全县有线电视用户4.8万户,比上年增加1万户。广播电视覆盖率97%。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竞技体育取得新的进步。组织开展种类型群众健身活动,累计40余次,参加人数15万人次;组织实施了“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为主题的全民健身活动。参加重庆市中学运动会,获得青少年田径金牌12枚,银牌10枚,铜牌15枚,达国家等级运动员38人次。 卫生医疗保健事业长足发展,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投资399万元,建筑面积达2430平方米的县疾控中心业务大楼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投资317万元的传染病救治体系项目,县人民医院传染科大楼已完成动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县人民医院“120绿色救护通道”为主,全县医疗急救系统共参与重要接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500余人次。年末全县卫生系统共有医疗卫生保健机构37个(不包括个体诊所),其中县属机构8个,中心卫生院9个,村级卫生院301个,村级卫生组织覆盖率为82.0%。卫生系统职工1325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70人,其中执业医师414人,执业助理医师133人,注册护士222人,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088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