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原州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10-04 固原市原州区统计局

五、交通、邮电通讯及旅游

交通事业成绩显著。2008年,我区交通工作积极抓住国家加大交通和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历史机遇,按照“三纵五横”公路网络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好“通达工程”和“畅通工程”,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全年完成新农村四级砂砾路8条117.3公里;新建漫水桥三座,受益人口4万人;开工建设三级以上油路4条85.5公里;全年完成了110个村庄的编制规划工作,为新农村建设绘制了蓝图。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拆违、治乱、刷新、硬化、绿化、管理”六项工作的完成,使城乡环境大为改观。

全社会运输量稳步增长。全年全社会车辆完成旅客周转量5.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3%,完成货物周转量7.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3%。年末市内有出租车2803辆,公交车105辆,开通公交线路34条。

邮电通信业较快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4.1万户,增加0.2   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 11.2万户,乡村电话用户2.9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5.9万户,净增1.2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5.3万户,新增0.4万户。

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大力实施旅游产业带动战略,立足旅游景区,加强文物保护,做好资源开发。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5万元,接待区内外游客8.7万人次。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再上新水平。2008年,财政部门认真开展“财政资金管理年”活动,狠抓增收节支工作,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有力地保障了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761万元,同比增长35.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594万元,同比增长37.2%,预计财政总收入为11.3亿元。财政总支出9.4亿元,同比增长46.4%。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速回升。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41.5亿元,比年初增加8.6亿元,增长26.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4.1亿元,增加6.2亿元,增长34.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1.3亿元,比年初增加3.7亿元,增长19.2%;其中短期贷款9.5亿元,中长期贷款11.8亿元。全年累计货币资金净回笼7.6亿元,同比多回笼资金2.4亿元。

保险事业较快发展。全年各类保险实现保费收入7776万元,比上年增长35.4%。其中,财产险收入3829万元,人寿险收入3437万元,分别增长23.4%、30.1%,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510万元。赔付额2667万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财产险赔付2360万元,增长24.2%;人寿险赔付146万元,增长135倍;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161万元。

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科技创新示范能力增强。2008年,全区科技工作按照“12341”科技工作思路,全年共申报科技项目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个,自治区级项目7个。开展试验示范3项,先后实施了“宁南山区设施农业节水高校技术开发与示范基地建设”以及“原州区冷凉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与推广”等4个项目,申请到位资金439万元;开展了“马铃薯脱毒种署繁育体系建设繁育示范、春腹膜对比示范研究”;开展了“六盘山高档肉牛生产配套技术研究”,为培育优良肉牛新品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认真实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严格按照“5432”标准建设新农村信息服务站193个,实现了村村通互联网、有信息站的目标。全区科技特派员共投入创业资金1973.5万元,累计投资总额达2556.5万元,创建法人科技特派员企业9家,领办合作社和专业协会7家,正在实施的科技创新项目8项,实现了农民、企业和科技特派员利益“双赢”,有力的促进我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健康发展。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区教育事业以“两基”迎国检为主题,以“村小”行动为抓手,巩固提高教育成果,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提高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2008年,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34所,在校学生94933人,教职工总数4749人,其中专任教师4579人。全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99.98%和98.8%,小学、初中生辍学率分别为0.06%和1.2%,15、17周岁完成率分别为99.6%和86.5%,全区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8.4%。高、中考成绩再创佳绩,高考录取人数达到3579人,录取率为65.06%;中考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合格率为82.02%,超出全市平均水平10.05个百分点,比去年提高12.52个百分点。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2008年,全区文化事业继续贯彻“双百”方针,坚持“二为”方向,大力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春节期间,抽调群文专业技术人员89人次先后深入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指导编排社火5台。指导中山街道办事处文艺演出团体及农村自乐班常年开展活动,共演出120多场次;为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心编排文艺节目、组织送戏下乡,演出5场。组织举办《中国宁夏第四届(须弥山)山花旅游节》开幕式文艺演出和政法系统“平安固原”创建宣传文艺演出、全区文化精品月文艺汇演、迎奥运、庆“七一”广场文艺演出及迎自治区成立50周年文艺汇演等广场文艺演出40余场次。共组织各类放映单位放映电影2494场,短片1926场,观众达46.2万人(次)。结合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为6124户农户配备卫星地面接收设施6124面。完成总投资370万元的须弥山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工程;争取中央宣传部、文化部投资68万元在图书馆建设原州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建成了总投资145万元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项目和370万元的青石嘴战斗纪念碑建设项目。全年共向外借阅各种图书资料8.1万册(次),接待各类读者6.8万人(次)。

卫生事业谱写新篇章。2008年,我区卫生事业把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使各项卫生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年末全区有卫生机构24个,其中综合医院5个,妇幼保健所1个,门诊部、诊所和卫生室共计27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共建成社区健康服务中心5家。全区医院有编制床位 917张,实有病床955张,使用率为94.1%。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33人。按户籍人口统计,每千人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2.2张、1.9人 。全区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2.5%,无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13.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4.7‰,均为历史最低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有序进行。全年共组织参合农民37.1万人,参合率达94.9%。全年18.93万人共报销医药费用2672万元,人均报销1433元。

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在配合区内各中小学作好学生“两课”、“两操”、“三活动”达标及备战全区青少年田径比赛的同时,组织举办了原州区元旦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体彩杯”职工登山比赛;组织举办了宁夏第二届“体彩杯”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千村“农民篮球赛原州区赛区的启动仪式;“三八”妇女节期间,组织举办了原州区庆“三八”女职工运动会;“五一”期间,组织举办了原州区首届“财税杯‘职工篮球赛;举办了原州区“体彩杯”小学乒乓球比赛。

八、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综合调控和管理进一步加强。据公安年报统计,年末全区总人口为434830人,其中男性人口221987人,女性人口212843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1%和48.9%。回族人口200243 人,占总人口的46.1%,农业人口324940,非农业人口为109890人。据2008年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人口出生率15.96‰,人口死亡率4.04‰,人口自然增长率11.92‰,计划生育率为85.37%。

年末境内各单位共有从业人员23752人,下降1.7%,累计发放工资总额0.64亿元,同比增长22.6%,人均年工资26994 元,同比增长26.3%。

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大力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着力帮扶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对象的就业再就业。全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00人,城镇长期失业人员再就业420人。城镇登记再册失业人员1370人,登记失业率为3.89%。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8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23元,增长16.1%,人均消费支出8113元,增长23.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67元,增长19.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98元,增长19.9%。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分别为8837元和1217元,分别增长25.8%和22.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7年的4.54:1 缩小为2008年的4.43︰1。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6.1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8%和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