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原州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10-04 固原市原州区统计局

2008年,全区各族人民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态立区、科教兴区、产业富区、改善民生、和谐发展”的方略,抢抓机遇积极应对前进中的各种挑战,着力破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矛盾,使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据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GDP3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5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9.2亿元,增长16.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6:18.4:61.0,一产比重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二产和三产比重分别比上年上升0.7和1.6个百分点。人均GDP为7255元,同比增长32.8%。

一、                       农业及农村经济

农业经济保持稳步增长。2008年,全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狠抓各项增产措施,继续实施稳健的“三农”政策,坚持把设施农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在农业基础设施上继续加大投入,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使农业生产在遭受到严重的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影响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据统计,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6亿元,同比增长8.7%(扣除划归海原县三乡镇,以下同)。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9亿元,增长6.9%。实现粮食总产量13万吨,同比增长0.4%。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91.1万亩,同比下降4.3%,其中夏粮种植面积为29.9万亩,同比下降15.2%;秋粮种植面积为61.2万亩,同比增长2.2 %。油料作物播种面积为18.9万亩,产量达到2.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0.0%和87.0%;蔬菜作物种植面积10.6万亩,产量达30.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6.7%和92.5%;瓜果种植面积为0.4万亩,产量0.6万吨,同比分别下降36.1%和74.0 %;枸杞种植面积为3.5万亩,总产量为0.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2.3%和32.7%。

设施农业快速推进。2008年我区坚持“政府组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农民主体、科技支撑”的原则,坚持“把原州区建成山区种植面积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设施农业基地(县)区发展目标,使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日光温室建设4960亩,拱棚16400亩。累计全区共建设设施农业37660亩,总产值达1.15亿元。全年完成秋腹膜11.3万亩;新建圈棚1993座;配套“三贮一化”池1.8万立方米。投放饲草加工机械1138台;建设农村能源“一池三改”2400座,投放太阳灶2900台;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5.9万千瓦,其中农用拖拉机7724台,农用运输车8799台,分别增长16.4%和4.9%;全年化肥使用量23957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9.6万亩。

林业生态建设快速发展。2008年我区林业工作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化管理”的工作方针。全年完成人工造林7.52万亩;封山育林15.5万亩;四旁及义务植树117万株;中幼林抚育130万亩次;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5.2万亩;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32.4万亩。

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草畜产业坚持走分散养殖与规模养殖相结合,坚持“以牛为主、多畜并举”的方针,以“百村肉牛养殖示范工程”养牛示范村建设为切入点,努力实现草畜产业扩量提质增效的作用。全年累计种植各类饲草52.8万亩,年末大家畜存栏7.9万头,同比下降14.5%,出栏5.5万头,同比增长14.5%。其中;牛存栏7.5万头,同比减少3.6%,出栏4.2万头,同比增长18.8%;羊存栏25.6万只,同比增长12.3% ,出栏23.5万只,同比增长11.7%;生猪存栏4.1万头,同比增长11.3%,出栏4.1万头,同比增长11.0%。全年肉类总产量1.39万吨,同比增长11.2%;奶类总产量0.51万吨,同比增长110.5%。

二、工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2008年以来,特别是三季度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深和蔓延、国内市场需求的持续减弱,给我区工业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原材料及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工业生产快速下滑,不少行业出现负增长,部分企业停产半停产,全区工业经济发展遇到了近几年少有的困难和问题。面对困境中的工业经济,区委、政府审时度势,迅速决策,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连续召开多次工业专题会议,采取了一系列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使工业经济在困境中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辖区内完成工业总产值8.9亿元,同比增长18.7%,完成工业增加值3.4亿元,同比增长4.1%,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4.5%。其中原州区属工业总产值5.9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工业增加值1.7亿元,同比增长8.4%。

工业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一是规模以上企业生产下滑。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0.83亿元,同比增长10.1%,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2.69亿元,同比增长2.0%。二是企业效益下降,盈利能力减弱。1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3户,亏损面为25%,全部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为375万元,同比增亏294万元;实现利税总额54.3万元,同比下降30.6%,利润总额-66万元,同比增亏343万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08年,我区坚持把抓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建设的生命线,抓住国务院出台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和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等机遇。特别是在六盘山支线机场、东部引水工程等大项目带动下,为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增添了后劲,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2008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亿元,同比增长19.5%,其中地方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同比增长39.8%。在地方项目完成投资总额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亿元,同比增长30.4 %,房地产投资完成3.3亿元,同比增长68.1%。固定资产投资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

在地方项目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0.68亿元,增长2.5倍;第二产业投资0.81亿元,增长36.2%;第三产业投资9.51亿元,增长34.3%;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2.6:7.7:89.7调整为6.2:7.4:86.4,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下降了3.3个百分点。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为4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3%;房屋竣工面积2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5.7%;商品房房屋销售面积24.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5.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1.7%,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93.7%。

四、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消费总量不断扩大.2008年,我区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一系列政策和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共同作用下,使消费品市场呈现出城乡市场同步增长,共同繁荣的可喜局面,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9亿元,同比增长25.9%。

消费品市场的运行特点是:一是农村市场渐趋活跃、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兴旺。全年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1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8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增幅仅低于城市0.8个百分点。使多年来城市消费一头热的局面正在逐步扭转。二是批零贸易引领发展,住宿餐饮业增速加快。全年批发和零售行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7亿元,比上年增长27.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2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增幅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三是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2008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经济实现零售额9.6亿元,同比增长34.2%,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3%,成为拉动市场销售增长的强劲动力。

价格水平总体上扬。2008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0.2%,涨幅比去年高4.8个百分点,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八大类商品价格呈现全面上涨态势。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是推动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同比上涨18.0%,拉动总指数上涨5.8个百分点,影响程度达56.9%;其次,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19.2%,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3.2个百分点,影响程度达到31.4%,成为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次要因素;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较去年上涨0.7%、3.4%、3.0%、1.3%、1.2%和1.6%,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原材料、燃料与动力购进价格上涨更高,与工业品出厂价格形成“倒挂”现象。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0.3%,涨幅同比提高12.8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与动力购进价格上涨23.4%,同比提高 14.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