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汉寿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10-12 常德市汉寿县统计局

(汉寿县统计局)

2009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深入推进“项目立县、工业强县、品牌兴县和旅游活县”战略,经济社会呈现和谐共进的发展局面。

一、综合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8.41亿元,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98亿元,增长8.3%;第二产业增加值26.99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40.44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构成比为31.5:27.4:41.1,比上年,一产业持平,二产业上升1.1个百分点,三产业下降1.1个百分点。

省实事项目投入23330万元,市实事项目投入15757万元,县实事项目投入8572万元。建设乡村水泥公路131公里。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067人,及时援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1033户,城镇居民医保参保(含登记)人数80216人,完成政府主导的职业技能培训8450人,阳光工程培训2550人。新(改)建5个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102个,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率为46.86%。改(扩)建3所乡镇敬老院和7所村级“五保之家”,保证城市低保对象按每人每月140元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按每人每月61元发放到位。通过新建城镇廉租住房、补贴租赁住户、租金核减等方式解决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户数2114户,建设农村安居房110套。残疾人职业技能及实用技术培训人数175人。64790立方米商品材砍伐指标发放到29个乡镇255个村的846户农户和县直单位。新建农村沼气池2240口。建设1个种粮合作社,吸纳会员218户。新建6处、扩建14处农村饮水工程,解决56795人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对3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禁止3座大中型水库和18座小I型水库投肥养鱼,压减珍珠养殖面积17463亩。全县共确认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401人,为773对符合条件的再生育夫妇实施出生缺陷干预。新建4个移动通信基站和10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新增通宽带行政村20个,改造行政村配电网10个。建设9所农村义务教育合格学校。360个行政村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文化共享工程站点。建设农家书屋90家,为农村免费送戏下乡55场。捕捞渔民解困人数5147人,286户无房专业渔民实现了上岸定居。城区生猪定点屠宰率100%,乡镇生猪定点屠宰率95%,蔬菜农残超标率为0.017%。改造小街小巷12条。8个乡镇实行垃圾集中处理。

全年共创品牌108个,比上年多25个。其中省名牌产品4个,市名牌产品2个,市知名商标3个,注册商标9个,无公害农产品18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农产品1个,省级龙头企业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际农博会金奖5个,生产技术获市科技进步奖2项,专利14项,体系认证12项,优良工程4个,其他品牌13个。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稳定回升的内在动力不足;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大;工业经济仍相当薄弱,经济结构需进一步调整。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77亿元,增长9.4%,其中种植业产值22.55亿元,增长6.7%,林业产值0.54亿元,下降19.7%,畜牧业产值19.81亿元,增长19.1%,渔业产值6.16亿元,增长7.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1亿元,下降11.0%。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42.98万亩,增长8.5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4.77万亩,增长8.0%,总产量58.74万吨,增长0.12%。油料播种面积49.17万亩,增长18.77%,总产量5.18万吨,增长74.68%。棉花播种面积11.06万亩,增长7.12%,总产量0.88万吨,增长8.48%。麻类播种面积5.52万亩,减少30.3%,总产量0.99万吨,下降28.23%。蔬菜播种面积17.64万亩,增长5.0%,蔬菜总产量31.27万吨,增长5.66%。水果总产量5.75万吨,增长6.67%。水产品总产量5.28万吨,增长5.01%,其中:珍珠产量161.2吨,增长13.49%。全年出栏牲猪83.05万头,增长19.65%,肉牛0.44万头,增长18.92%,肉羊2.6万头,增长1.96%,家禽出笼715.43万羽,增长2.74%,禽蛋产量2.22万吨,增长10.0%。肉类总产量6.73万吨,增长19.7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部工业总产值70.54亿元,增长25.1%,实现增加值18.96亿元,增长18.0%。81家(含西湖1家)规模工业完成产值45.29亿元,增长29.1%,实现增加值11.73亿元,增长26.5%。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及个体工业完成产值25.25亿元,增长9.8%,实现增加值7.23亿元,增长8.5%。

生产罐头6530吨,增长9.6%,机制纸及纸板18985吨,增长25.8%,人造板5.65万立方米,增长6.5%,纱2.17万吨,下降24.0%,布799万米,下降7.6%,矿山设备0.76万吨,增长20.5%,水泥18.95万吨,下降10.8%,铝合金723吨,增长40.1%,合成氨3.69万吨,下降2.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3.96%,提高21.2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实现销售产值42.36亿元,增长25.3%,产销率为93.5%。完成出口交货值1.92亿元,增长16.1%。规模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4.36亿元,增长30.9%,上交税金6158万元,下降2.7%,实现利润7648万元,下降7.2%。亏损企业17家,增加2家,亏损企业亏损额1260万元,增亏778万元。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03亿元,增长19.7%。资质建筑企业完成建安产值16.70亿元,增长48.7%,施工面积113.31万平方米,下降6.6%,竣工58.9万平方米,下降10.9%,建筑从业人员5821人。

四、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13起,其中商贸企业1起,道路交通38起,火灾事故42起,森林火灾事故32起。事故死亡19人,下降17.4%;事故重伤21人,下降32.3%。直接经济损失38万元,增长17%。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19人,减少0.08人。

全年环保项目共审查审批28个,其中报市局审批项目7个,报省局审批项目2个。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建成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四家企业污水处理工程通过验收达标。县城区超标排放的锅(窑)炉进行全面整治, 26台锅(窑)炉有9台已整治到位,5台已经拆除或停止使用,其余锅炉业主正在抓紧实施改造治理。全年COD排放量5085吨,削减率为42.4%, SO2排放量1729吨,削减率为3.1%。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1.33吨标准煤,下降17.4%。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6亿元,比上年增长84.9%。其中:城镇以上投资30.07亿元,增长80.2%,农村非农户投资4.5亿元,增长135.6%,农户投资7.29亿元,增长84.6%。

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城镇投资26.56亿元,增长85.3%,其中:更新改造投资7.15亿元,增长47.3%。房地产开发企业16个,房地产投资3.52亿元,增长51.9%,施工面积40.81万平方米,增长3.8%,其中住宅32.46万平方米,增长11.4%,商品房销售面积16.0万平方米,增长76.8%,商品房销售额2.3亿元,增长146%。按行业分:第一产业投资2.16亿元,增长86.2%;第二产业投资12.34亿元,增长72.2%;第三产业投资15.57亿元,增长87.1%。

六、贸易和招商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02亿元,增长19.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27.21亿元,增长19.2%,住宿、餐饮业销售额3.1亿元,增长22.0%。实现批发零售贸易增加值6.01亿元,增长17.6%,实现住宿、餐饮业增加值2.76亿元,增长21.4%。

引进县外境内项目94个,合同资金28.5亿元,实际到资25.8亿元。其中引进外资项目5个,外资到位资金3357万美元; 引资1千万元以上项目72个。出口创汇1550万美元,增长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