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中宁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10-04 中卫市中宁县统计局

2008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经济强县为目标,攻坚克难,努力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全力培植经济发展的亮点和支撑点,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综合

经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446153万元,同比增长16.4 %,高于上年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7.4个百分点,高于全区4.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5950万元,增长7.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1787万元,增长22.8%,提高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8416万元,增长14.1%,提高4.4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9.8%,二季度增长19.0%,三季度增长17.0%,四季度增长16.4%。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2.08:42.22:35.71;调整为21.5:45.2:33.3。三次产业对地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1.6%、9.7%、5.1%。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77265万元,增长37.8 %;其中:工业总产值达到502740万元,增长39.7%;农业总产值达到174525万元,增长9.4%。全县人均实现地方生产总值达到14568元,增长30.3%。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0.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2.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5.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9.0%,房屋销售价格上涨9.9%。

全年全县税收收入完成36592万元,比上年增加9716万元,增长36.2%。其中国税完成22426万元,增加4912万元,增长28%;地税完成14166万元,增加4804万元,增长51.3%。

二、农业农村经济

现代农业推进加快,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兑付“五补一免”资金7097万元,农民人均减负增收294元。农业投入持续加大,特色产业稳步发展,科技服务日益广泛。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总产值174525万元,增长9.7%。其中:农业110581万元、林业3583万元、畜牧业52439万元、渔业3312万元、服务业4610万元,分别占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总产值的63.3%、2.1%、30%、1.8%、2.5%。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15.2万亩,较上年增加27.9万亩,增长32%;粮食总产量达到25万吨,增长20.8%;人均粮食产量818公斤,增长17.8%;枸杞总产量达到2.2万吨,增长2.5%;硒沙瓜种植面积达到32.5万亩,增长4.8%;红枣种植面积73530亩,增长11.8%,总产量达到23666吨,增长25.6%。全年生猪饲养量达到39.3万头,奶牛存栏达到7421头,羊饲养量达到42.9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3.97%、下降9.2%和增长11.3%;肉类总产量达到25009吨,增长3.8%,人均占有80公斤;奶类总产量达到19202吨,下降20.4%,人均占有61公斤。

三、工业

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重点项目、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明显扩增。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02506万元,增长40.8%;实现增加值107242万元,增长2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分别为454506万元、150991万元、451171万元、21225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41.8%、26%、55.2%和66.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90.4%,比重较上年继续提高;成本费用利润率4.9%,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6.78%,增长0.28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9.02%,增长8.52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48000万元,只占到全部工业的9.6%,比重较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

县属工业增势强劲。实现总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为378425万元、117700万元、375033万元和2099万元,分别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75.7%、75.7%、73.6%和58.8%,分别较上年提高8个、7.6个、9.7个和24.5个百分点。

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47.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减少3.0万吨标准煤,增长1.6%;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3.31吨标准煤,比上年减少1.72吨标准煤,下降34.29%。万元GDP综合能耗为3.3吨标准煤,比上年减少1.34吨标准煤,下降9.3%。

主要工业品产量。发电量37.8亿度,下降11.1%;水泥115万吨,增长7.4%;铁合金28910吨,下降19.6%;碳化硅36759吨,下降5.3%;金属锰40034吨,增长101.9倍;电石15.2万吨,下降1.9%;碳氨71813吨,下降12.0%;淀粉26250吨,下降62.6%;乳制品1432吨,下降27.6%;饮料酒2915吨,下降1.4%,铝锭42701吨,增长76.4%。

四、投资、建筑、房地产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增势强劲,重点建设项目推进顺利。全年全社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5972万元,较上年增加69099万元,增长41.4%。全部投资中,县属投资完成155373万元,增长45.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413万元,增长45%;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7469万元,增长89%;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91万元,下降23%;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9.2万平方米,增长74.3%;商品房屋竣工面积19.1万平方米,增长1.04倍,其中住宅竣工9.9万平方米,增长12.1%;商品房屋销售面积9.7万平方米,下降9.4%;商品房屋销售额14946万元,增长2.3%。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1316万元,同比增长19.8%。全年全社会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2300万元,同比增长13%。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1433万元,同比下降4.2%。

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50公里,比上年增加160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617万吨,增长5.2%;公路客运量1113万人,增长5.2%。

邮电通讯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205万元,增长11.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3935户,增长0.6%。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13.4万部,增长4.2%;全县固定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47部/百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43部/百人。

六、商贸、流通

商贸流通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520万元,增长24.3%,较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58956万元,占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4.8%,较上年下降6.3个百分点,增长14.9%;增速低于全部消费品零售额增速9.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4%;1-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积110.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12.5(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七、财政、金融、保险

地方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3633万元,增长119.3%,较上年加快104.8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043万元,增长45.9%,较上年加快43.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总支出99472万元,增长5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81944万元,增长38.3%。

金融运行速度加快。截止2008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50921万元,比年初增加113403万元,增长33.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76830万元,比年初增加49988万元,增长2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13574万元,比年初增加60391万元,增长17.1%;存款高于贷款增速16.5个百分点。现金收支呈回拢态势,1-12月,金融机构各项现金收入1212116万元,各项现金支出1211603万元,累计净回拢现金513万元,由上年的投放转变为回拢。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2008年实现保费收入6498万元,同比增长20.9%;其中,人寿险4370万元,增长22.4%;财产险2128万元,增长18%。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2049万元,增长25.9%;其中人寿险799万元,增长3.5%;财产险1250万元,增长46%。